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挂失补票应算铁路的进步
清华大学也滥发文凭?
公开“三公”经费需要诚意
0504wpm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开“三公”经费需要诚意

□黄栀梓(湖北)

社会

关注

截至4月29日,公开预算的中央部门数量为91个。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虽然每年都有一些进步,但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对于社会高度关注的“三公”经费,已经公开预算的中央91个部门都没有单独列出。“三公”经费究竟藏在哪里?按照预算分类应当大都列在“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款中。(5月3日《中国青年报》)

2011年5月初,国务院就曾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具体要求,部署安排公开“三公”经费,晒“三公”由此从中央到省级政府各部门自上而下得以启动和推进。今年4月18日,国务院又召开常务会议做出进一步部署安排,要求中央部门要公开行政经费支出及“三公”经费有关 情况,强调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

“三公”经费一直是备受公众关注的财政预算公开项目,理应在公开财政预算时单独分列予以公布。然而,在国务院的一再重视要求、部署安排下,中央部门在公开今年财政预算中,却仍然未能将“三公”经费单列公布,而是藏匿于“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或其他项目经费中,有分析认为甚至转移到下属事业单位过账。

各部门在公开“三公”经费上,为何依然如此藏着掖着?这主要与其缺乏诚意有关。而缺乏诚意又是由于一些部门“三公”经费支出的确过多过滥,难以直面社会公众,因而公开“三公”经费并非是一些部门的自觉行动、积极举动,而是在社会公众的千呼万唤、国务院的再三要求敦促下才得以艰难启动、逐步推进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部门在公开“三公”经费上普遍存在能拖则拖、能避则避,等待观望的心态。

然而,社会文明进步需要诚信,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又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主导作用,如实公开“三公”经费既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主要内容,又是政府诚信的一种具体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政府部门必须消除拖延回避、等待观望的消极心理,以十足的勇气和诚意,积极主动地将公开“三公”经费引向深入、进行到底,以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而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由此对公民诚信及社会诚信产生示范效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