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名医堂 上一版3
寻找200名“腰突”患者送护腰
一心为患 回报生命的重托
0512csq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心为患 回报生命的重托
访郑州市中医院呼吸内分泌科主任王树凡

郑州市中医院名医风采展示

从医30年,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满腔热忱,对生命无限敬畏,对医术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精心地演绎着白衣使者的绚丽人生,把默默无闻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出类拔萃。

他就是王树凡,一位仁爱为怀、精诚为医、平凡做人的呼吸内分泌科权威专家,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搞专业

他是一把“好手”

在许多人眼里,干呼吸科会接触各式各样的肺病患者,这就要求该科的医护人员必须付出比其他科室更多的努力,王树凡近30年如一日,在工作中不懈探索,刻苦钻研,严格要求自己和科室成员,在与呼吸疾病夜以继日的斗争中,书写着自己的无悔人生。

作为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他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长期开展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栓塞、肺间质纤维化、肺冠心病、肺结核及各种难治性肺炎,各种感染,不明原因的肺不张、发热性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疗工作,开发了一系列治疗急、慢性咳喘病的治疗方法、纯中药制剂和贴敷制剂,方法独特,疗效显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自非典型肺炎流行的2003年以来,王树凡先后多次出任省市、医院SARS、AIDS和禽流感、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治专家组成员,经常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不畏艰险,冲锋陷阵,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有效地预防、控制、消除疾病,确保一方平安,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至今,王树凡获得市、院多项荣誉称号,获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在研立项科研3项;合作出版医学专著5部、发表省级以上医学论文40余篇;带教学生500余人。

干工作

他是个“拼命三郎”

医疗是个综合学科,需要鲜花,更需要默默付出的绿叶。王树凡从事呼吸专业以来,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随叫随到,潜心研究和开展疑难危重病人的处理与治疗工作。他总是坚持来得早一点,走得晚一点,到病人那里跑动得勤一点。已经记不清他把多少个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多少个患者重新点燃生的希望。他以高超的技术、敬业的精神赢得同行和患者的一致认可,身边的同事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王树凡对病人服务热情,态度和蔼,时刻倾听他们的需要,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他灌输给团队这样一个理念:病人将生命交付到我们手中,这是无价的信任,我们要以全身心的投入,提供优质的全程服务,尽最大努力保障病人的安全,减轻病人的痛苦,回报这份生命的重托。 病房来了新病人,他都会始终牵挂在心,下班之前,哪怕再晚再累,也一定要亲自去病房探望一番。接到医院的急救或会诊通知,不管深更半夜,刮风下雨,他一定会毫不迟疑、迅速赶到。他以自己优秀的技能和高尚的品质履行着一个医生的职责。

待患者

]

[

他是个“热心肠”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在患者眼里,王树凡就是一位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医德高尚,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医生。

近30年来,他和患者说话时,总是言语温和,面带微笑,真诚倾听,耐心解释。

“王主任没架子,真是俺们老百姓的救星!”70多岁的李大伯提起几年前的事,两眼噙泪,仍旧激动不已。一天深夜,住院治疗的李大伯突发呼吸道大出血。王树凡听到求救后,一把拉开门便跑了出去。老人憋得脸色铁青,呼吸急促,情况十分危险。王树凡没有犹豫,高喊一声“让开”,便俯下身,一边做胸部按压,一边清理气道,口对口做人工呼吸。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咳”地一声,老人终于恢复自主呼吸,转危为安。自此,王树凡和李大伯一家经常往来。

王树凡始终把病人装在心里,一直扑在临床一线,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作为病患信得过的权威专家,他的手机从来都是24小时为患者开机,因为他知道电话那头连着病患的期待和希望。大家都劝他:“主任,您这样太累了!”可他却淡然微笑,悄悄地把辛苦和疲惫深藏,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救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留一个口碑!王树凡精诚为医,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治病救人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心为患,回报生命的重托。

记者 蒋晓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