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2012暑期优秀培训机构推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酒驾”也有可能成考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酒驾”也有可能成考点
提醒:复习时紧贴社会热点,学会“对号入座”

决胜中考

社会热点

近年来,有关“社会热点”的试题经常在中考试卷中出现。这类 “高起点、低落点”试题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现在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中考生经过前几轮巩固双基、强化做题、熟悉题型及解题技巧等多方面的训练,已对科目必考点及重点、难点等有了大致把握。所以,后期复习,要有意识多注意与科目原理联系紧密的社会生活常识及时事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者 唐善普

不妨“对号入座”

关注重大事情及身边小事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而贴近生活,使试卷有了现代生活气息,体现地方特色和人文关怀,突出能力和素质考查,正是中考关注社会热点的初衷所在。尤其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育,比如通过“酒驾”考查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辐射污染,可考查最理想能源是什么等。注重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此,联大初中部教学主管龚秋生提醒:考生不妨多点“对号入座”,关注本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情及身边小事,将其与课本理论挂钩,对号入座,既要抓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做多角度分析。

如长效热点的科学发展观,“两免一补”、“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等可能会成为考试重点。尤其是实际热点,如南海局势尤其要注意,可从能源及形成(物理、化学)、主权(政治)、所处位置(地理)、历史等多门学科上设题。

学会语言转化

材料在书外,“根”在书本中

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是近年学科考试的显著特点,越来越多的中考试题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能否准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试题所用的背景材料虽在书外,但其“根”却在书本中。

“学生要在熟练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雪枫中学的李老师认为,可从几点来体现。

首先,学会将生活语言转化为学科术语。明确用什么原理去分析。其次,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比如,物理题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家电已成命题热点。考生要结合生活实际,注意观察,把其中的物理原理搞清楚。用列表方式将常见器材对应的物理原理、物理知识总结归纳。

“特别科学探究题中,要能简单描述其特征,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对实验设计性题,能制订简单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提出最优方法。”李老师强调,回答时要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上敢说、敢写、敢思考,有创新意识,有独特观点。

掌握应试技巧

突出关键词

最重要的要点放前面

忽略考试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缺乏应试的技能和技巧。龚老师说这是部分中考生的主要弱点。

他分析说,从前几次模考中,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准确;知识体系不完整;阅读、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及提取信息能力不够;答题找不到切入点,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和实质,不能很好把握出题人的意图,因此很难得高分。

“在应试技巧上,考生要注重审题,要把主干知识和最原始的知识挂靠起来,答题要突出关键词。”龚老师强调,学生在后期要加强答题思路、技巧及方法的训练,分析材料要全面,切忌受思维定势与固有模式的误导,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提高审题能力,答题时注意语言的规范条理和层次,抓住关键词及其他有效信息,把最重要的要点放在最前面。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