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都来拍拍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同桌的你”成为恩爱夫妻
经历风雨现在每天都是晴空
忆往昔建家园同甘共苦
看如今庆金婚苦尽甘来
0406glc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忆往昔建家园同甘共苦
看如今庆金婚苦尽甘来
老照片 拍摄时间:1962年 当时:丈夫 王宗保 26岁 妻子 赵淑琴 21岁
新照片 拍摄时间:2012年 现在:丈夫 王宗保 76岁 妻子 赵淑琴 71岁

忆往昔建家园同甘共苦

看如今庆金婚苦尽甘来

“万紫千红总是春,百花争艳庆金婚,老伴伴我五十载,儿女双全很称心……”3月21日,76岁的王宗保和71岁的赵淑琴夫妇,在儿孙们的祝福声中,庆祝自己的金婚。席间,王宗保老人兴奋地赋诗一首,表达喜悦心情。

他们刚刚在一个大影楼拍摄了金婚照,相册里,他们华衣美服,风度翩翩。可是,他们更珍爱的,却是50年前,在二七广场附近的艳芳照相馆拍摄的那张朴素的结婚照。

王宗保和赵淑琴都是鲁山县人。王宗保家在马楼乡官店村,赵淑琴家在马楼乡楼张村,两家相距4里地,都比较贫寒。

在兄弟5人中,王宗保是老大,上到小学五年级,他就辍学在家务农。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9岁,他就参军离开了家乡。在广州军区防空部队,他成为一名无线电报务员。

赵淑琴初中毕业后,留校当了教师。很快,两个人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王宗保的姑姑和赵淑琴是同学,关系很好。

1961年秋天,有一次放假回娘家,她非要赵淑琴和自己一起做伴。其实她那是知道,当时已经转业到郑州机场的王宗保也回来探亲,王宗保的姑姑专门给他们安排了一次见面。

初次见面,话没多说,但彼此都感到情投意合。赵淑琴觉得王宗保人老实可靠,王宗保觉得她麻利、能干。

在那简单的岁月里,真诚,让一对年轻人彼此接近,心心相印。

1962年春天,他们在郑州举行了婚礼。当时正逢困难时期,一切从简,他们领了结婚证、拍了结婚照,两个人各自带着自己的被子住进了临时的新房,门帘、褥子、脸盆等东西都是借来的,家里连个自行车都没有。

毕竟是结婚,王宗保花18元钱买了点心,就当做结婚礼物了。可是,吃的时候才知道,这种点心的外壳非常硬,用牙咬不动,得用锤子才能砸开。砸开一看,里面包的居然是麸子!

婚后不久,两人又分开了,一个继续在鲁山教书,一个在郑州机场收报台任台长。一年只有15天的假期,平时靠鸿雁传书。

王宗保写信特别勤,他们虽然远隔两地,却始终息息相通。

1972年,按照政策,赵淑琴终于可以随军,来到郑州的时候,他们已经有3个孩子,最大的9岁,最小的才1岁。

赵淑琴被安排到南阳路,在7个单位联合办的学校里任教。

因为住址距学校较远,她经常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两头不见太阳。

1973年到1980年,作为优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王宗保又被调往南阳机场,指导那里的工作。

由于她的大力支持,解除了王宗保的后顾之忧,他连年被单位评为先进,所负责的各项工作都保持领先。

1980年,王宗保调回郑州工作,才重和妻儿团聚。

这个时候,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

这么多年,他们经常分居,但无论人在哪里,心都牵挂在对方身上。

1997年,王宗保退休,他们终于可以长相厮守。在生活中,两人举案齐眉,从没红过脸。

值得一提的是,王宗保患糖尿病28年,不少比王宗保得病晚的老同志都去世了,他却依然红光满面,外出打门球,上网下象棋,精力旺盛。这当然是赵淑琴日复一日、无微不至精心照顾的结果。

在他们金婚宴席上,3个儿女一起给他们献上了一首歌曲,表达祝福: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记者 张翼飞 鲁慧/文 张翼飞/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