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学进(浙江) 5月17日《广州日报》报道了一则让人心酸又好笑的新闻:广东肇庆一名叫杜伟新的五旬老师,17年省吃俭用,倾尽毕生积蓄,买回200多个奖杯和获奖证书,家人称其已穷得只剩下各种获奖证书了。但他依然执迷不悟,为此,记者发问:谁能“拯救”杜伟新? 尚未看完报道,我就将其与“孔乙己”画上了等号。杜老师之执著于买奖与孔乙己死活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是一样的道理,两者都中毒太深,结果,没人能拯救得了孔乙己,最后死了,难道杜老师也会因无人拯救重蹈其先辈的覆辙? 谁来拯救杜老师?非民间组织或者说社会团体莫属。扯远了吧?不远。且来看其所获证书上盖的那些印章,什么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中国散文学会等,均是些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不信,可以查阅一下杜老师所获的200来本证书上的印章,当可发现,凡是此类评奖,绝大多数都是由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发起组织的。就像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倪萍获得的“共和国脊梁奖”,就是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主办发起的,目的就是骗钱。 此类民间评奖大多打着“国”字号旗号,动辄就是“中华”什么什么奖,“共和国”某某奖,名头大得吓死个人,因而特别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尤其是对杜老师这样虚荣心忒强的人更有诱惑力,还以为只要获得了此类大奖,就真成了世界名人,一天到晚飘飘然,犹如范进中了举,痴狂得忘乎所以,连书都不认真教了。可悲的是,受此类“山寨奖”毒害的远非杜老师一人,他只是无数受骗者中最极端的一个。4月18日新华网刚刚曝光了“花钱买奖”的丑闻,此次受骗的是山东退休干部蒋先生,被骗4800元“活动经费”,主办方有全国高科技食品产业化委员会、中国画院、中国职业教育协会等一大串,且这个名为“盛世中华”的颁奖活动照例又安排在人民大会堂,获奖者到了后才知上当受骗。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诸多社会团体假借评奖之名捞取钱财违反了规定,理应得到整治。怎么整治?除了民政、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要对社团组织展开专项整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外,尤需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对社团组织实施综合监管,包括接受公众、媒体的舆论监督,接受民政部门、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管,促使社团组织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如此,像杜老师这样的获奖狂就有救了。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