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郑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水区素质教育品牌车驶入快速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学生:开朗活泼,有创造力,自信心强,认为学习是快乐的
专家:金水区学生后劲发展足,潜能大,课改效果好
金水区素质教育品牌车驶入快速道
文化路二小的走进豫剧红领巾小社团
金水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珂

学生:开朗活泼,有创造力,自信心强,认为学习是快乐的

专家:金水区学生后劲发展足,潜能大,课改效果好

素质教育的最终效果,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金水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12年来,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出发点,在新课程改革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做出了诸多“第一”:率先在全省实施教师交流、校长轮岗,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建立学区化管理体制,建立教育人才梯队,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新制度;率先在全省完成市区所有中小学校园塑胶场地建设工程,实施薄弱学校的整体改扩建……

金水教育正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从教育资源大区向教育资源强区的跨越。

金水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走出一条特色之路。“金水教育现象”已经成为“金水教育模式”,在全国教育界声名鹊起。 记者 张勤 通讯员 杨晓琳 文/图

以课改培养创新

课堂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金水区行至新课程改革的第12年,课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师生一起合作创新所取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金水区的校园里,上有趣的课已经成了习惯。

老师拿出圆溜溜的黄豆,挖出一瓶盖:“同学们,这一瓶盖大约是多少粒呢?”“100粒。”“80粒。”……答案相差很多,但老师的目光中仍充满了微笑,她告诉孩子们:“估计得对错都没有什么,因为我们这一课学的是估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经常用到。”

新课改实施以来,金水区各学校充分发挥自由展示的空间,围绕教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纬五路一小的教师独创的“智慧锦囊”、优胜路小学的“一课四上五研”、金桥小学的“视频反思教研”、文化路二小的“一周一得”、黄河路二小的在线研讨等有效做法,教学特色鲜明,尤其是地处乡镇的丰庆路小学,他们利用网络研修互动性、即时性、开放性特点,将教师的教研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

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金水区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原则,不单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升学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

在金水区,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神奇的袋子——成长记录袋,是给孩子一个发展性的评价。

在优胜路小学,几名学生打开了各自的袋子。

记者看到一名同学在“童年难忘的第一次”这个条目下,有十多项内容,第一次摇晃站立、第一次蹒跚学步、第一次考试的试卷和她自任“主编”创办的第一份拼音报等。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喜欢自己的袋子呢?”同学们乐了:“因为那是我们一学期,或者一学年,或者从小时候到现在的全部收获呀!”

随便从一个学生成长记录袋中拿出一份期末综合评价表,你都会看到,学校已经改变了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形式,而是让学生本人、学生家长等都参与到评价中,形成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

以政策保障促进创新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课程改革水平“加速度”

推行素质教育,政策保障是基础。近年来,金水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促使课程改革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成果显著。

创新一:成立“学区”,实行“学区制”管理。从2007年开始,按照“分区合作、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原则,根据地域和学校特点成立了6个学区,实行了学区化管理制度,形成了教学共同体。学区定期召开校长联席会议,共同探讨学区内的教学工作,建立起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学区教学公开制度、学区听评课制度、学区“结对子”对口帮扶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使均衡教育有了落脚点,有力地保障了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促进了各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创新二:2007年,金水区教体局进行机构整合,成立了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全区教学的研究、引领、服务工作。

创新三:开展教育教学视导。从2007年开始,金水区开展了中小学教学视导工作,变检查为服务,用交流代替汇报,旨在通过深入的调研,了解学校的常态教学,发现学校在教学中的“亮点”,并协助学校分析、诊断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及措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行校长轮岗和教师交流制度

2007年,为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金水区率先在全省实行了校长轮岗和教师交流制度。着眼于教师的培育、培训、交流、提升,金水先试先行,先尝胜果。

自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全区共交流教师1102人,达全区应交流教师总数的50%,其中城乡教师交流244名,区属20所中小学的校长进行了轮岗。

通过5年的实践,这项制度已经成为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全区教师借鉴、传播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的有效措施。它有效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缩小了校际间差距,有效地缓解了“择校热”现象,同时也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克服了在教师中长期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

以特色课程激励创新

特色课程,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

“在学校所发生的一切教育活动皆是课程。”金水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珂说,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也包括影响教育活动的一切因素,诸如环境、教师、学生等。

学校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以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为依托,逐步构建起了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如文化路一小依据“让生命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将课程分为发展型课程和自主型课程,其中发展型课程设置了六大类35门课程,自主型课程(社团课程)设置了六大类17门课程;南阳路三小的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30门课程,通过中国结、龙蒂花的校本课程开发,以“结”文化为核心,诠释了“结飘满园红,花开万里香”的学校精神。

还有金水区实验小学的绘本课、纬五路二小的对课、文化路二小的《走进京剧》、纬三路小学的《活力乒乓》等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社团活动,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丰富的社团活动是金水区新课程改革的又一个特色。

金水区已经形成了“以学生自主选择、实施为主体,以教师的有机引导、服务为手段,以学校的大力支持、引领为保障,充分体现队员的主体性和需求”的社团活动课程管理模式。

沙口路小学的“金色童年”乐团、“春雨”广播社,文化路一小的“班级博客团”,文化路二小的“生活剧表演团”、“梨园春光京剧团”,纬一路小学的“小雏鹰”国旗社,纬三路小学的“青苹果文学社”,经三路小学的“科学研究院”,优胜路小学、黄河路一小、丰产路小学的“少年交警社”……深受学生的喜爱,并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创新之成果

金水区是郑州课改的引领者

香港中文大学为期4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变化”研究课题选取金水区作为课程改革实验区代表,严格遵循国际通行研究规范,运用问卷、测试、访谈、大规模课堂录像分析等研究手段,与另一非课改区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金水区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后,“更加倾向于引导学生做数学,经历猜想、论证与交流的问题解决活动”,“采用更多开放式答案、同伴互评、实践操作等方式”, “新课程下学生有更高的学习兴趣、表达愿望,更能够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机会明显增多”,“学生在对数学情境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方面表现出优势”;“新课程缩小了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发展差异”等。

4月27日至28日,郑州市“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暨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纷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郑州市金水区。

郑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杰说,金水区是郑州最早进入课改的一个区域,是郑州课改的引领者。“目前,金水区在实现整个区域的均衡优质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探索,体现出教育的‘均衡、优质、特色’。”毛杰还提到了金水区的学生,“孩子阅读量非常大,进入中学、高中之后他们的发展后劲非常足,潜能是非常大的,这也印证了课改效果非常好。”

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

语文课本中,《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后有这样一道作业:“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

看一篇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回答:“我想变一把雨伞,让雨点到上面游玩;我想变个太阳,把每个角落照亮。”

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可不只是表现在写诗上。来猜一猜他们编的字谜吧。

脚踩水,日晒干。(答案是“踏”)

一个才子住在屋子里。(答案是“团”)

王姑娘穿着白衣服坐在石头上。(答案是“碧”)

或许,孩子们的字谜对我们来说太小儿科,可是,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多么有趣多么快乐的事情!

活泼开朗,想象力丰富,自信心强,有一定的创造力,学习主动性强,表现欲强,这是老师们对金水区的孩子们的总体评价。金水区的每所学校都有特色,每个学生都有特长,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

2011年,金水区校园剧包揽郑州市首届中小学生校园戏剧大赛冠亚军、荣获河南省首届中小学生戏剧节比赛一等奖。金水区学校合唱团荣获河南省首届学生合唱节金奖2个,荣获第四届河南省合唱节金奖、银奖各1个。

纬三路小学舞蹈队受邀赴华盛顿华人国庆文化交流活动进行表演;艺术小学作为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第一名,参加“第五届夏威夷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文化交流比赛,荣获金杯。黄河路一小等5所小学荣获国家级拉拉操比赛5项冠军。金水一中被河南省体育局授为“河南省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点”。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