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年9月12日,南方全球精选公开发行,国内第一只股票型QDII基金破浪出海。随后QDII基金的陆续发行从火爆到冷却,在净值遭“腰斩”的威胁前,QDII甚至被基民辛酸地戏称为“基金中的ST”。 随着雷曼兄弟的宣告破产,次贷危机的再次升级,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QDII不断面临严峻考验。此时,我们除了感叹QDII时运不济外,更多的是该反思与总结。记者 倪子/文 马健/图 从疯狂抢购到谈之色变 “那时候,我这边从柜台取完钱,那边就直奔理财专柜买基金。只要有新基金发行,我总想买一点。”2007年9月12日,国内第一只扬帆海外的股票型QDII——南方全球精选打开认购。它的开闸,掀起了一股狂热的认购狂潮。发行当天,上证指数报收于5172点,中国还正隔绝于海外已经显现的次贷隐忧,经历着最狂热的资本狂欢。 那天,宋宝成投资5000元,按比例配售后,买了不到3000份额的南方全球精选基金。 “记得那天早上八点半,我就到银行门口排队了,当时,前面已经排了快十个人。”大家一交谈,宋宝成说,几乎全部都是为买南方全球基金的,“开门后,银行将大厅内所有窗口都打开,但还是满足不了投资者的需求。一些年轻投资者,在大堂经理的帮助下,纷纷利用自助设备或者网银申购基金,场面好不热闹”。 然而,就在不少投资者因为没有赶上第一趟车懊恼不已,一年时间,受金融风暴和年轻基金经理经验不足影响,海外投资接连受挫,基金净值的疯狂下跌,使得投资者谈之色变。2008年,QDII连创惨痛纪录。 “本以为南方是大型基金公司,对抗投资风险有一定丰富经验,暂时观望半年后,我彻底失望了。”2010年,宋宝成家里发生一场变故,几千元对他来说都是重要的。于是,2010年10月份,宋宝成忍痛割肉离场,亏损1000多元。 “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境外投资的风险不可不防。”宋宝成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广大投资者提个醒。 出师不利首次远航遭重挫 2008年1月,首批出海的QDII披露上一年四季度业绩严重受挫,南方全球精选与华夏全球精选期内净值分别跌去6.39%和10.70%,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净值大幅亏损。2008年2月,第五只基金系QDII工银首发,其发行规模相比前一只QDII基金首发规模骤降近九成。2008年3月,基金系QDII创下中国基金业10年来最低单位净值纪录。嘉实海外单位净值单日大跌6%,仅为0.627元。上投亚太净值单日下跌4.87%,为0.644元。 2008年第二季度,五只QDII基金净值表现相对平稳,净值下跌幅度放缓,但也无一实现正收益。 2008年下半年,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受外围股市剧烈下跌影响,QDII基金近来损失惨重,国内QDII基金先驱华安更是遭到雷曼兄弟倒闭的直接拖累。统计数据显示,5只QDII基金三季度亏损160多亿元,赎回超过50亿份。 2008年第四季度,QDII在10月单月跌幅几乎等同于2008年前三季度跌幅,其中,华夏全球和海富通海外10月的跌幅已超过今年前三季度跌幅。 黑色10月之后,2008年11月,QDII基金跌势趋缓,单只QDII净值涨跌互现,香港国企股的良好表现使得一些QDII基金净值上扬。总体看来,前11月QDII跌幅和A股基金基本大体相当。 到2008年底,海外市场前景依然不明朗。在此背景下,很多理财经理已经不将“立足全球视野、分散投资风险”的QDII产品作为主要推荐理财产品。 “谁也没有想到QDII的抗风险能力如此之差,更没有想到2012年5月,54只QDII会全军覆没。”宋宝成说,QDII未来的命运,已与下一阶段资本市场的走势紧密连接在一起。 QDII再度面临重重考验 日前,杭州严先生花1000万元购买的汇丰银行QDII理财产品遭遇巨亏,再次将QDII产品推到了风口浪尖。据严先生介绍,亏损最严重的时候只剩下300多万元,现在也只剩下500万元左右。 QDII变身“夺命金”,严先生的案子只是“冰山一角”。2008年3月,祖籍山东荣成的日本上市公司SOFTBRAIN集团创始人宋文洲,和渣打银行签订了两份理财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6400万元。然而几个月后金融危机发生,挂钩海外市场的理财产品大面积发生亏损,一年多的时间就巨亏5300万元。 统计各类QDII产品的表现,可以发现,约有半数QDII产品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有的净值甚至被腰斩。至于跑赢CPI涨幅的则寥寥无几。以今年5月前7个交易日(5月1日~5月9日)为例,随着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多国股市普遍大跌,54只QDII基金全军覆没, 无一只取得正收益。 与此同时,在中国生不逢时的银行系QDII虽有净值回升迹象,但是其“不温不火”状况依然较难改变。 一位资深理财经理表示,QDII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高风险理财产品,一般投资者最好不要购买QDII产品,而有经验的投资者则一定要对QDII产品的投资方向和挂钩标的仔细研究,了解其历史表现,根据宏观趋势进行判断。 财富 见证嘉宾: 传媒公司职员 宋宝成 见证感言: 也许过度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2007年9月,内地首只股票QDII——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问世。和其他投资者一样,我对南方全球并不了解。甚至一度将其作为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来申购。当时,身边一些有经验的老基民和客户经理曾多次提醒注意投资风险,但我依然和其他投资者一样,盲目跟风。如今,我只能借用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理性的基金投资者,一定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偏好有清醒的认识。不同年龄、不同期限、不同性质的资金,所对应的投资风险承受度是不同的;不同的风险偏好应该寻找对应的基金品种,方可有效地达成理财目标。而在选择基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标志事件: 2008年,次贷危机波及全球资本市场。首批出海的QDII业绩严重受挫,投资者境外投资、分散境内投资风险的美好愿望成为泡影。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