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荥阳:力争走在郑州都市区建设前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标定位 主动作为 务实求进
荥阳:力争走在郑州都市区建设前列
“三化”协调发展:宜业宜居宜游新荥阳
荥阳市委书记马锁文(右二)调研宜居健康城建设
荥阳市市长袁三军(左二)视察三夏工作

2012年第一季度,荥阳完成生产总值1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9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201元;财政总收入5.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亿元。

枯燥无味的数字,见证的是荥阳实实在在的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荥阳市委、市政府将乘着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东风,以“一心两翼”为总布局,以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新荥阳为己任,高标定位,主动作为,务实求进,推动发展新跨越,加快打造郑州新组团。记者 王战龙 通讯员 孙国强 王海琴 文/图

1

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三化”协调走前列

城市规划犹如城市的脉络,涉及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综合功能,关乎城市的未来。在已启动的城乡总体规划修编中,我们可以一窥荥阳数年后的新貌。

逐步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新格局。完成城市西北片区、建成区停车场等专项规划;完成宜居健康城拓展区控制性详规、起步区城市设计和豫龙镇、乔楼镇镇区总体规划。

强力推进城市组团发展,以索河整治、“三院一校”、郑西高铁荥阳站、京襄城遗址公园升级改造为动力源,助推宜居健康城建设提速。

稳步推进“四类社区”建设,加快上海农工商旧城改造、豫龙镇蒋砦四村联建、崔庙镇郑庄社区等项目进度,精心打造广武、贾峪、高山3个新市镇,抓好44个乡镇试点社区建设。

大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抓好陇海路西延、中原路西延、科学大道西延、沿黄公路4条快速通道建设,升级改造S232、荥广路、荥丁路、郑上路、庙王路和桃贾路。

突出抓好科学大道西延等快速通道生态廊道建设,完成中原西路、石化路、索河整治绿化提升工程;启动南水北调干渠两侧生态保护区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2.4万亩,新增郑州市级林业生态村10个、林业生态镇1个。

2

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壮大工业谋跨越

在不久前召开的郑州市新型工业化暨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上,荥阳五龙工业园区被授予“2011年度郑州市五快产业集聚区”称号,这是该园区连续两年荣获此项荣誉。

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各个方面的扎实推进。

突出主导产业,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打造特色园区。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结合自身产业分布特点,在“大和强”上下工夫,整合优质资源,全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汽车、阀门等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为支撑,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采取政府投入、银行融资、市场运作等多种模式,全面推进园区开发。采取异地捆绑、税收分成、要素配置等措施,引导同类企业、关联项目集中布局,新入驻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20个以上,完成投资12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完善产业集聚区管委招商、建设和服务功能,建立“责、权、利”协调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创建实验室、工程中心。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申报专利300件,实现技术贸易成交额3亿元,争创省级以上名牌2个、著名商标3件。支持企业研发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抓好电动汽车、非粮生物等先导产品研制和推广。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推动工业扩量转型。加快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突出政策引导,加强目标考核,推动建筑机械、阀门行业联合、兼并、重组,带动产业链条延伸,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快企业梯队建设,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设立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专项资金,推动优质资源向重点企业集聚。落实扶持政策,加强规划管理,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

3

都市型农业为方向,夯实“三农”创特色

与郑州仅15公里的距离,荥阳的区位优势,无须赘述。

荥阳也以此确定了农业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省会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

比如,南部山区优质杂粮杂果生产示范园区,南水北调干渠两侧的苗木花卉林果生态保护区,北部邙岭的河阴石榴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沿黄滩区优质淡水养殖示范园区……

如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之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旅游资源,荥阳的旅游产业也将提速推进。

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对桃花峪、汉霸二王城、环翠峪景区实行整体开发、全面推进,力争环翠峪景区3年内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加快沿黄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新田生态城、虎牢关生态园、清华大溪地、江南春温泉度假区、河南中原第一影视城等项目深度开发。

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催生一批具有荥阳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深度挖掘象棋文化、嫘祖文化、姓氏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综合开发苌家拳、黄河玉门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叫响荥阳文化品牌。

同时,荥阳也将激活商贸流通市场,加快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发展相对集聚、特色鲜明的物流产业园区。

依靠群众为宗旨,网格化管理建长效机制

宏图美景的绘就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荥阳市委、市政府在“坚持依靠群众、推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中,充分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理念,确保荥阳908平方公里土地每寸土地上都有人负责。

据悉,为使网格化管理体系“全覆盖、无缝隙”, 荥阳市委、市政府共建立三级网格2055个,组织36名县处级干部分包乡镇街道、蹲点36个行政村;乡镇、街道1247人下沉到村组、社区;职能委局1523名干部、与303支群众工作队、1272名工作队员已下沉到全市287个行政村和16个社区。

同时,荥阳也继续推行“十大实事”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功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全民慈善活动,拓展荥阳慈善品牌。

荥阳市委书记马锁文说,2012年是荥阳发展的关键一年,荥阳市委、市政府立足现有优势,着眼未来发展,高标定位,主动作为,务实求进,力争在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上,在以依靠群众为宗旨的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上走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前列。

未来的荥阳,将是一个幸福的荥阳,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荥阳,她如同一幅美好的画卷,渐次展开。

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