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6版:全城热恋 巨型特刊珍藏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问道儒家教育传承华夏文明
国学教育先行者
先锋教育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问道儒家教育传承华夏文明
——访国学教育实践者、新儒者、先锋教育督教任晓林
先锋教育小学部首届英语广场比赛

对西方文明成果的“拿来主义”利弊共存

郑州晚报:您怎么看待现阶段的中国教育。

任晓林:我们回顾一下近100年的中国教育,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意识把我国清末科技的落后归罪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阻碍,各个阶层逐渐开始学习西方教育。这100年间,我们全身心吸收西方文化复兴以来的政治、思想、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方面成果,并且表现得非常虔诚和积极主动。

郑州晚报:这种全面的学习存在什么优势和弊端。

任晓林:这种学习成果的优势表现在,我们不断学习西方的文明成果,推进了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为百姓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增强了国力。伴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的满足,思想层面的人性关怀和尊重得到复苏,表现出人民开始有了民主、平等、自由的公民意识。

弊端是,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民族是在否定和抛弃自己文化、割裂民族历史而强大、崛起发展的!如国家命运的特殊时期,部分大家批判甚至全盘否定中国文化,曾提出废除汉字,把汉字拉丁化、拼音化。(据资料显示:民国时期,编制注音字母拼读汉语。新文化运动的一些知识分子曾主张废除汉字,比如鲁迅等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说法。)导致了国内的思想混乱、文化缺失,生命个体信仰危机、心灵空虚。

上世纪60年代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兴起

郑州晚报:传统文化现阶段出现了断层,国外则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任晓林:欧洲关注文化的大都是精英层,社会大众普遍只关注现实问题,美国的精英层则是站在宗教文明文化和现代科技文明深层裂痕上进行思考。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宗教组织迫害科学家的事件,造成宗教文化文明和现代文明不能调和,其实不是西方传统文化文明乃至宗教有问题,而是部分宗教组织有问题。后期,政府组织、科学家、社会学家等精英层便开始思考、寻找真正的人类信仰。

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兴起,三大标志性事件是,1984年孔子青铜塑像落户纽约唐人街;美国1971年立法规定孔子诞辰9月28日为教师节;世界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名人之首,将孔子诞辰定为“世界教师节”。同时,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会议时,瑞典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孔夫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贯通中西文化

郑州晚报: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较深,如何做到贯通中西文化。

任晓林:15世纪,欧洲历史出现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组织唯神论奴役社会大众,唤醒激发了人文复兴和科技发展。经历了300年至500年,从唯神论过渡到唯人权,社会开始进入崇尚自由平等、无止境满足物质需求、个人私欲、缺乏信仰和道德底线的时代。中国则是在改革开放后,全面学习科学技术带来市场经济的繁荣、物质生活的满足后,社会矛盾开始逐渐加剧、道德滑坡、仁义缺失。

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是惟一可让人类在有基本道德信仰人性的基础上,和现代科技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周朝就成熟到以人为本,参天地而化育,注重天地意识和自然规律。以孔孟学说为代表,孔子“述而不作”,整理了上古天地人和谐的人类与天地万物共存共荣生存智慧。目前,西方社会是处于满足一己私欲的唯人权状态,但精英层则是唯神论,两者无法调和。从唯神到唯人,通过以儒家为首的天人合一人文思想,儒释道精神融合互为补充,可匡正儒释道耶回五大文明及信仰的偏差和冲突,抑制现代科技物质文明发展对人类赖以生存地球及自然的掠夺和破坏。

现阶段,人类正在因无限贪欲不停对自然进行掠夺和破坏,如石油开采、碳排放量加剧等。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在演讲上说,“近10年科技发展对自然的破坏相当于人类历史上40年对自然的破坏,近40年对环境的掠夺相当于历史上2000年对地球环境的掠夺。”全社会太需要天地和谐,保持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在人性和道德指导下的和谐发展。

中原崛起,中原将成为中华文明的新摇篮

郑州晚报:中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任晓林: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它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它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政治、宗教、经济科技文明的同时,中原文化也在不断汲取世界的前沿文明成果,比如我们已经吸纳了很多500强企业。如何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中华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园,应还是以人为本。西方文化需要本土化,中原文化需要现代化,让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光辉灿烂的中原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摇篮和新起点,最重要的是找到文化根源,发掘对生命、人性、天地万物的尊重和终极关怀,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简易之道

郑州晚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

任晓林: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都是教育为先,《礼记·学记》第一句就提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让国民安居乐业、人人君子,首要任务是教学,这两个字是分开解读的“教”和“学”。教育的使命如果只单纯的做到传播知识和技能,是舍本逐末,应是起到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作用。中原文化复兴,也只有靠教育才能把文明的道德精神落实到实处。

目前,社会特别流行打造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府,可如何让社会各个阶层学习为人之道,做事之道?学,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礼义仁智信的君子。中国有两千年不变且最简易的教材,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字数很少,简单易学却博大精深。

郑州晚报:推崇传统文化和常规教育并行,会不会加重孩子的负担。

任晓林:先锋教育15年的探索,是在一线当中接触中西教育,以教育这种载体弘扬以儒家为主的中华文化。尊重孩子生理规律,与现代社会科技知识教育相融合。让孩子从幼儿时诵读经典,不但不会增加孩子负担,反而能开发学生智力,是建立国际化人文素养最简单的方法。我们的教育模式,弥补了现代社会中西教育中重知识、重科技、忽视人性教育的缺失。

中原地区可以率先打造一个中西文化融合,人类天地和谐崭新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和社会模式,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与现代科技教育有效融合,将会启动人类文明教育的新纪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