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神文化——定位学校愿景 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等,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引领作用。经开区教文体局以深入开展挖掘学校灵魂工作为抓手,组织各校领导班子、师生展开讨论,梳理思路,最终形成共识,凝练总结出各校办学的思想基点、发展定位、远景规划、目标任务、价值观念等,并以校风、校训、校徽、教风、学风等形式定格,体现出各校不同的办学风格、精神风貌和个性特色。比如,区实验小学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收获希望”的办学思想,朝凤路小学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铺路的理念。可以说,这些独具特色的学校理念文化,处处闪烁着人文的光辉,浸润着道德的雨露。 环境文化——塑造学校形象 当你走进朝凤路小学大门,迎面的办公楼大厅里安放着一架覆盖着绿绒布的钢琴。这不是一个摆设,每天早上当学生进校的时候,会有清脆的音乐之泉从这里涓涓流出,那是朝凤路小学音乐特长班的孩子在那里倾情演奏…… 经开区的中小学里还有很多这样的桃源乐土,它们安静地隐藏在杂乱喧嚷的都市村庄里。只有你走进了校园,才会发现这是另一个清凉世界。按照区教文体局的要求,各校都积极创设优良的育人氛围,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把学校的育人理念、人文关怀渗透到校园整体环境中,构建人文生态校园,以绿化、净化和美化的环境文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门一窗、一墙一廊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行为文化——展现师生风采 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行为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规范和文化品位。区教文体局十分重视教师群体形象的塑造,每年都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专家讲座、演讲比赛、师德征文等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和道德水平。 区教文体局要求各校要立足校情、生情,努力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举止,使他们能知书达理,做到语言文明、举止文明、交往文明、网络文明、消费文明等。85中学针对学生大多来自城乡接合部,不良习惯较多、文明程度参差不一的特点,在养成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活动文化——涵养学生品质 经开区教文体局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班会、网络建设、学校制度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学校环境建设以及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为载体,以班级、年级、学生社团为实施单位,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基本途径,长期坚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和节日庆典纪念活动等,大力开展“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各种展示活动,让校园充满歌声、笑声,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拥有一项体育特长、一门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平台。 2011年区管委投入资金90万元为12个学校建设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投入30多万元为列子小学、营岗小学、实验小学东校区购置了乐器,建起了鼓号队,为更多孩子个性化的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活动开辟了新的途径。 课程文化——构建生本课堂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亮点,也是学校文化重塑的新机遇。区教文体局十分重视各校活动课程的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鼓励各校以校本、师本、生本为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把学生的个性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凸现、地域性文化的传播等,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如区实验小学先后开设了书法、足球、国学、日语、舞蹈、合唱等二十几种特色课程,给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兴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去年该校国学社的24名学生参加了在北京大学一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的“全国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优秀成果展演”,荣获全国一等奖;该校足球队经常参加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联赛,在去年的“国安杯”足球比赛中曾荣获U11年龄组的冠军;学校舞蹈队的节目《小丫丫》在全国性比赛中荣获金奖! 校园文化——助力经开教育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内涵,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几年来,经开区教文体局紧扣这个抓手,不断加强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极大地增添了学校亮色,促进了全区各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今后,区教文体局将继续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着眼于校园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努力使学校文化朝着现代化、规范化、个性化、人本化方向发展,着力构建文明、健康、平安、和谐的,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的,富有各自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建设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校园,浸润学生心灵,涵养师生气质,塑造学校文明。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