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全城热恋 巨型特刊珍藏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那些年,和晚报一起追新闻的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那些年,和晚报一起追新闻的人
徐建勋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郑州记者站站长 1985~1997年在郑州晚报社工作 借此机会,表达心中温暖的怀恋和深沉的感恩。也许向故园和前辈致敬的最好方式,是以所期望的方式站立着、前行着。我愿和可敬的坚守者共勉:心怀美好,肩负责任,珍重情意,加强学习,满怀激情而又踏实地开拓明天!
王颂 新华社河南分社图片总监、高级记者 1985~1997年在郑州晚报社工作 如果时间能够倒退,一切也就没有那么珍贵。在郑州晚报工作的6年,是我新闻生涯的起步阶段,是我日后20多年事业上的“奠基石”。直至今日,我仍然把当年调入晚报时记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镜头捕捉身边的新闻;用心灵找寻快乐的源泉。
时间过得真快,离开晚报已经整整20年了。虽然在晚报工作的时间比较短暂,但对于引领我走上新闻之路、开启了我的记者生涯的晚报来说,我永远有着浓浓的难以割舍的情感和深深地植入血脉的记忆。我知道,是因为众人的帮助,现在才能平安地在另一个城市生活,所以,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他们的名字和郑州晚报一起,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版上了。 史家民 人民日报社高
冯小霓 《大河报》副总编辑 1980~1992年在郑州晚报社工作 郑州晚报是我新闻生涯里的第一所大学。在这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采写读者喜欢、关注的新闻。在此后的新闻之路上,我所有的实践都铭记为读者服务的办报宗旨,所有的成功都追求读者的满意和认可——这是晚报为我植入的不可改变的新闻人基因。写读者关注的新闻,办读者满意的报纸,祝愿晚报永葆青春
郑州晚报——我报人生涯的摇篮、新闻理念的乳娘。三十年前入此门,十载青春郑晚人;经历了报业告别铅与火,历练了新闻诸体采编印;筒子楼各家菜香互交织,隔壁间婴啼如歌,水房中珠玉飞溅传乐音;读书写稿南北楼,切磋指点友情与师恩。二十年前挥手去,终生烙印晚报人。 刘书志 《大河报》副总编辑 1982~1992年在郑州晚报社工作

人的一生由不同经历组成。那些与晚报一起追过新闻的人或已退休,或在兄弟媒体,或已转行。媒体有竞争,新闻无疆界。这些新闻同仁虚怀若谷,抛开媒体竞合立场,以新闻的情怀为我们写下饱含温暖的文字,《郑州晚报》以新闻人的名义向他们致敬!

《郑州晚报》以新闻之名、感恩之心、愧疚之情、美好之愿,向与晚报一起追过新闻的人致敬!

抚摸岁月,很感慨,新中国成立后郑州的城市记录,从郑州晚报创刊开始;我的新闻职业生涯,也从郑州晚报复刊开始。一晃10余年,做记者,当编辑,我在晚报成长成熟,也见证了晚报的梦想与辉煌。

离开河南20年了,但时常想念晚报时的师长故旧,真诚关注晚报的成长进步。改版10周年,硕果累累!可喜可贺,遥祝未来,晚报必将更加辉煌!

周斌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1980~1992年在郑州晚报社工作

赵君

郑州市社科联主席、社科院院长

1985~1997年在郑州晚报社工作

《郑州晚报》自创刊以来,以主流媒体的气派和影响力,助推和宣传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10年前全面改版以来,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融入社会,办出了“晚报”特色、办出了“晚报”风格、办出了“晚报”的风采,已成为广大市民喜爱首选的报纸。改版后的郑州晚报已走过了10年不平凡历程,创造了不平凡的辉煌业绩,见证了郑州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愿郑州晚报永站时代潮头,讴歌新人新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胡巨成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信阳记者站站长

1985~1998年在郑州晚报社工作

1985年来晚报,有幸成为晚报复刊后正式分来的第一位大学生。晚报是家,是摇篮。从小报到大报,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从工人路到陇海路,相伴相随13年。这里有恩师,有挚友,还有工厂的许多师傅,都让人难分难舍,魂牵梦萦!适逢晚报诞辰63周年,谨祝晚报风鹏正举,如日中天,师友永健,康乐怡年,生日快乐!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