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年来,面对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多元化需求,二七区积极探索区域教育优质化发展的新途径、新策略,不断满足辖区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逐步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以‘质量、品牌、服务’三大主题为根本,以‘六名工程’为抓手,精铸以‘多元共生、和而不同、优质特色、高位均衡’为核心特征的‘多彩教育’品牌,建设组织放心、人民满意、公众认同的现代化教育体育强区、名区”的二七教育总体发展战略。 “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每位受教育者做最好的自己”是二七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全体二七教育人的共同理想。 二七区统筹协调,勇于创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呈现”的区域义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模式。记者 张勤 通讯员 张磊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依靠机制和制度创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难点在城乡均衡,关键在农村。为了提升农村学校的“软实力”, 二七区教体局独创了“一人双岗”教育模式,以破解本地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这种机制,革新了干部选拔制度、任用方式、培养模式和储备机制。 “一人双岗”,欲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 “一人双岗”,是二七区教体局在城市学校一线教师和中层干部中通过“四票制”的干部选拔机制遴选出的德才兼备的教学业务精英,同时任职城乡两所学校,兼任两个学校副校长,充当着农村学校的业务领导、城乡学校的联络员、联动工作的组织者、先进办学思想及教学新理念的宣讲者四种角色。 2009年8月,二七区公选出业务素质过硬的贾琳、邢露,分别兼任农村乡镇中心校和城市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开始探索“一人双岗”工作机制。 2010年7月,在试行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二七区教体局将“一人双岗”的人数由原来的2人扩大到16人,2011年又将“一人双岗”队伍壮大到37人,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倍增项目学校之间也全面实施“一人双岗”。 二七区教体局局长刘子科说, “一人双岗”工作已经从星星之火到了燎原之势,充分发挥了名校示范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盘活城乡教育资源,打造城乡教育均衡硬件基础 在“一人双岗”机制实行过程中,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同体学校借助 “一人双岗”平台,盘活城乡资源进行存量,进行教育资源再重组,使城乡教育均衡有了“硬件”均衡的基础。 陇西小学南校区为刘庄小学送来了两架崭新的电子琴,6个图书柜,20组文件柜;淮河东路小学向刘胡垌小学赠送了“城乡共育翰墨书香”的匾牌及文房四宝;长江东路小学为侯寨罗沟小学、尖岗小学送来足球门、篮球架、健身攀爬架等体育器材、会议室桌椅……这样有力地促进城乡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例子,在二七区不胜枚举。 自2009年实施“一人双岗”以来,郑州市二七区的农村学校捷报频传:2012年1月6日,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西胡垌小学的王瀚静、郭靖怡二位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写作精英赛上捧回金奖;2011年,二七区侯寨乡铁三官庙小学的田苗青在全国定向越野锦标赛上连获金牌和铜牌,该小学也成为我省省级定向越野基地中唯一的农村小学;2010年,马寨镇的培育小学加入淮河东路小学机器人队,在世界机器人锦标赛中获得团体金奖;而该区两个乡镇的农村教师50多人次站在了省、市级优质课的领奖台上…… 师资队伍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技术支持和基础。传统的教师培养方式,缺少对教师成长需求和成长背景的关照,造成了培训资源和教师学习时间的双重浪费。为了促进二七区教育的内涵式均衡发展,2010年,二七区开始实施“六名工程”。 创新 名师培养“三三”模式显效果 促进全区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实现名优教师集群化发展,探索区域城乡教师一体化专业发展模式,打造教师教育知名品牌,是郑州市二七区教体局确立的发展目标。 “三三”模式,是由区名师培养中心——学区名师工作站——学校名师工作室组成教师成长三级服务平台,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核心成员——发展对象组成教师专业发展三级梯队,由合格工作室——优秀工作室——示范工作室组成名师工作室三级攀升机制,激励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2010年2月,二七区全面启动了“六名工程”建设工作。2011年,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实施富有二七特色的“三三”名教师培养模式和教师教育品牌。2011年二七区名优教师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暨名教师培养“三三”模式被确定为郑州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 目前,在“六名工程”带动下,一大批先“名”起来的学校、校长、教师等正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极大促进了二七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二七区共建立了57个名师工作室,14个名师工作站。 其中,有国家级名优教师8人、省级名师20人、省级骨干教师89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4人、市级名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8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区级名师44人、区级骨干教师31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5人。 做法 写博文反思教学 每天写博文,逛博客,成了二七区教师一种新的教育生活方式。 陇西小学教师康煜自从开始写博文以来,每一节课都会很留心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的细节及精彩亮点、教学中意想不到的问题、难以解决的困惑,她都会随时记录,她还随身带着相机,随时拍下学生灵动而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康煜说:“以前每天也会思考一些问题,但很多时候都是瞬间即逝,更没有形成文字,久而久之也就盲目度日。”博客改变她的生活,也改变了她专业发展的方式。 在二七区的中小学校,已经形成了“让反思成为习惯,让互助成为风气,让发展成为目标”的良好氛围。如今,反思已成为了二七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课后教师能够经常对课前课中进行反思,就是教师专业性成长的开始。”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在调研了该区的名师培养模式后评价说。 在二七区,每位老师都会上传自己的博文。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从近千篇的优秀博文中,分门别类地挑选出精品博文结集出书,取为《在路上》,已经成为名教师培养的有形成果之一。 “这一模式是优化师资的切入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是造就名师的孵化器和蓄水池。”二七区教体局局长刘子科说。 淮河东路小学 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教育均衡的阳光 2009年8月,淮河东路小学副校长邢露兼郊区马寨中心学校的副校长,深化城乡学校之间的全面交流,创新人事制度管理。2010年5月,马寨培育小学的学生和淮河东路机器人比赛选手一起远赴山东、台湾参加国内、国际机器人竞赛,荣获金奖。 2011年9月,淮河东路小学宗晓杰副校长同时兼任马寨镇刘胡垌小学的副校长,再次架起城乡交流的桥梁。两所学校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教育教学、教师研训、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无缝对接、深度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城乡联动,促进了教育公平。 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教育均衡的阳光,是淮河东路小学“一人双岗”的目标。 陇西小学 城乡学生一起上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阳春四月,草长莺飞,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正是享受室外温暖阳光的好时节。在郑州市二七区铁三官庙小学校园里,开展了一节特别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定向越野运动》。参与这节课的不仅有铁三官庙小学的师生们,还有他们的结对学校——陇西小学的师生们。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每人手拿一个指北针和一张校园平面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指定位置的寻找任务,体验了定向越野运动的全过程。整节课就像是一次奇妙的探险,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 二七区陇西小学和铁三官庙小学“一人双岗”副校长郝峰,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带领城乡两校数学骨干教师共同开发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写出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教材选材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成效 “名师群”各具风格 陇海中路小学依托“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能力、团队精神、忠诚度和幸福指数,把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高到了名校发展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高度。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百余篇荣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先后有8人次荣获国家级优质课一、二等奖,15人次荣获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 长江东路小学“以礼致和”,打造教师团队。针对教师普遍年轻的特点,学校开展了“追寻名师的足迹”系列活动,吸取名师的先进教育理念,感悟名师的教育真谛。 二七区实验小学以省重点课题《基于学校发展的优质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为引领,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达到人人参与共成长,让教育科研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以“繁星名师工作室”为依托,聘请教育专家,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为名师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按照“实化常规、深化教研、强化团队、细化管理”的思路,加强名学科建设,把科学教室转移到校外、让科学走进农村。 近年来,郑州市教育局全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从关注课堂方向,到关注课堂道德;从关注课堂生命,到关注课堂文化,积极探索教育生态文明之路。根据构建“道德课堂”生态文化的要求,二七区遵循 “多彩教育”的理念,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多彩课堂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这是近年来二七区精心打造“魅力二七,多彩教育”所带来的变化。学校的内涵式发展,需要创出自己的特色。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杰说,二七区作为全市教育大区,近年来通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不断积淀生成了以“多元共生、和而不同、优质特色、高位均衡”为核心特征的“多彩教育”教育理念,涌现出了以陇西小学为代表的一批名校。 按照“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建设思路,二七区在全区中小学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发展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 在推行“一校一品”建设的过程中,二七区辖区各所中小学从本校实际出发,找出了符合学校实际发展的特色之路。各学校创建特色、培育文化、提升内涵,催生、成长起诸如74中的“理解教育”、春晖小学的“国学教育”、汝河路小学的“和谐教育”等一大批特色学校,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上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在建成区内,二七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平均班额控制在50人左右,是市区最低的。二七的择校问题得到了初步遏制,大班额和入学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陇西小学 “美乐爱”模式受赞赏 二七区陇西小学“以美载德,乐爱促行”的“美乐爱”教育模式,帮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具有正直无私的品格、学以致用的能力、强壮健美的体魄、活泼自主的个性、创新进取的精神的人。国家领导人李岚清、李克强等都曾到陇西小学视察调研,对陇西小学创造的“美乐爱”教育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学校从一日生活入手,让学生在早晨的“新闻发布会”上交流信息,启迪思维,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在中午的“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中,受到美的情操的陶冶;在下午的课外活动小组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美的情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健康的心态。 在实施“美乐爱”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参加多彩的课余活动,增长才干。 幸福路小学 全方位打造幸福教育发展 走进幸福路小学,你能看到有理念墙:“办幸福教育,享幸福人生”;可以看到习惯导航墙,“良好习惯,幸福一生”。 每面墙都是一方学问,全方位引领,全方位影响,全方位营造幸福教育发展之势。特别是“幸福花开”——一年四季幸福多彩墙,精彩幸福人生“春、夏、秋、冬”,“幸福教育”迎春花开早、“幸福雨”文学社桃李幸福园、幸福路数学樱花笑枝头……每个主题都是孩子们的幸福平台、成绩。 幸福路小学在学校构建幸福课堂,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接轨,让幸福教育放进大课堂教育体系来,有大平台飞翔,有两课堂相互收线,让幸福课堂可塑大幸福。 永安街小学 一所崇尚“悦读”的校园 办一所图书馆中的学校,“让每个孩子爱上阅读”“为每颗童心插上翅膀”,让读书改变学校气质……这是深植在永安街小学教师们心中的理念。 从2011年开始,永安街小学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之上,启动了主题为“悦读永安 品质小班”的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学校深入实施“3+1”阅读推广模式(即晨诵、午读、暮省+阅读课),在主题阅读课上,学校每个月在课程表中安排4节阅读课,月末进行学生读书交流活动,畅谈本月读书收获。 “悦读”,已经成为永安街小学的特色品牌,也让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汉川街小学 打造“民乐”教育品牌 从2000年9月起至今,汉川街小学一直以民乐艺术教育为先导,创办学校特色,打造“民乐”教育品牌。 学校在一二三年级开展弦乐学习,四五六年级开展吹奏乐学习,由专职的音乐老师教同学们保养技巧、吹奏方法等知识,80%的学生能掌握至少一种民族器乐的演奏方法,能独立演奏一首完整的曲子。 校长任学智认为,民乐特长教育并不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并抓住少儿学习时间充裕的有利时机,打下扎实的技艺的基础,所以必须处理好文化学习与特长训练的矛盾。为此,在学校每周活动选修课上,根据每学期排练要求分排、合排各类民乐作品,寒、暑假安排培训活动,并聘请知名指导排练。 理念 “多彩课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七区教体局局长刘子科说,倡导多彩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特长的重叠与融合,追求学生的学业发展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实现,着眼学生的在校快乐与人生幸福的缔造与培植,它是我们构建特色课堂文化的根基和土壤,当我们以这种理念指导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多彩课堂文化必然呈现出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承认、理解生命的差异性,使教育能适应每个孩子的要求,这是“尊重生命”。同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见解,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是“以生为本”。基于生活,关注课程、教学与社会、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营造一个无处不课堂、无物不教育的动态开放的教育环境。 其实,多彩课堂文化不是课堂模式,而是一种课堂理念,是一种基于课堂本质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指向。 在二七区,每所学校根据学校的需要,根据现有的环境和师生发展的现实基础,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需要去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开发课程。这种弹性的开放的课堂教学设计旨在构建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区域性课堂文化系统,从而实现区域课堂文化在不断的建构与提升过程中的多彩多元。 春晖小学 课堂“瘦身”,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二七区春晖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了既开启国家、地方课程,又学好国学经典,春晖小学对语文学科现行统编教材进行了“长文短教”的探索。删繁就简,压缩语文教材教学课时,在语文学科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堂的“瘦身”尝试,学生熟读课文——学生质疑梳理文本的中心问题——带着问题回到文本研读——交流感悟、明晰问题——抓住知识点训练完成积累。 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把“瘦身”的课时制作成为孩子成长的“营养套餐”,开设校本课程——国学课、阅读课、诵读课,构建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陇西小学南校区 开发多元特色的灵智课程 学校紧紧围绕多彩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在课程规划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开发了多元特色的灵智课程,如以阅读开启智慧的语文课程;以阅读发展思维的数学课程;以活动激发兴趣的英语课程;以活动促进成长的社会课程;以操作提升能力的科学课程;以交融共生和谐的体艺课程等。 调整常规授课时间,灵活设置长短课程和自主式选修课程,充分让学生享受到民主,将权力下放,让学生唱主角,真正实现“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合适的教育,使每个受教育者做最好的自己”。 八十二中 探索发展尊重型课堂教学模式 八十二中探索形成了尊重型“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由三大过程构成。第一是教学设计,形成导学案,聚备课组集体智慧形成导学案。第二是“四”时段课堂教学,即:自学展示、合作探究、反馈提升、达标测评。四时段先学后教,逐步达成学习目标。第三是课后三落实,即:节节落实、周周落实、月月落实。“三四三” 课堂教学注重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致力于教会学习。 成效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打造特色课程文化 落实国家课程,开足开齐课程,进一步开发多元校本课程是二七区推进多彩教育,构建多彩课堂文化的重要工作。目前,二七区学校开发了很多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特色校本课程,打造特色课程文化。 春晖小学历来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分年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作为国学校本课程,积淀人生素养。 长江东路小学的精彩社团活动已经初现品牌效应。学校依托场馆优势,丰富校本课程,成立了扬帆文学社、小海豚剧团、足球队、车模队等学生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出一批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名学生。 陇海中路小学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范式得到了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范式为基础,开发出适合学生的心理游戏,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发现、尝试和体验,在失败和成功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和技巧。 二七区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凸显“多彩”的主题。以“定向天地”定向越野队为抓手,打造学校“名学生团队”,为“多彩学生”的培养增光添彩。2011年秋季,二七区实验小学在全区开办了第一个寄宿班,采取全封闭小班化教学管理模式,将英语口语、绘本教学等特色课程融入课表,进行了跨学科的整合。 未来 二七教育五彩缤纷,声名远播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多彩教育”就是要打造学校适合老师,老师适合课堂,课堂适合学生的教育。他们,是校长,必定带出一所多彩的学校;是教师,必定为学生带出一个多彩的人生。二七区“多彩教育”的先进理念,引来八方瞩目,声名远扬。 河南大学副校长,现代教育研究所教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刘志军说:二七区提出的“多彩教育”旨在追求教育的高位均衡、多元特色发展,符合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要求,是推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教育部基教一司副司长王定华来郑州考察,对二七区的“多彩教育”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多彩教育”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推动方式。目前,二七区在义务教育阶段搞“多彩教育”,二七教育呈现了多彩的、五彩缤纷的面貌,证明已经开始有明显的成绩,以后也必将会有更多的成绩。 仰望二七教育的星空,繁星点点,群星璀璨。未来,它的“多彩”会让所有人为之心动,为之惊艳!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