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文化产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中国传统绘画里淘宝贝
郑州市昨晚举行2012年庆“六一”文艺晚会
f0222qsth
f0504zcth
f0511yst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画画就像唱歌,不管唧唧歪歪还是声嘶力竭,都应该找到自己的调
在中国传统绘画里淘宝贝
“家住黄河岸边——杨海峰油画作品展”展到6月10日
杨海峰作品一
杨海峰作品二

杨海峰迎来了自己艺术生涯的双丰收。

忙活了近半年,数十易其封面的《我的红帆船——杨海峰油画作品》集子终于示人,书名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剑题写;5月初,他的首次风景个展“家住黄河岸边——杨海峰油画作品展”也在郑东新区天下收藏的艺盛空间开幕,展出20余幅近期创作的油画新作品。

见到画家杨海峰那一瞬间,还是愣了一下:如此年轻,而立出头,已经举行个展了,已经获了全国美展奖了;可他驾驭的那辆“指南者”又明明白白写着“少年得志”,在所遇到的艺术家中算是个例。

还有他的笑,难得的澄澈,尤其是在田野里的那张,咧着嘴笑得那么开心清纯,毫无掩饰,有一点夸张的孩子气,还有那么一点童贞。

一面看他新出的画册,一边轻松交谈,这个来自豫西的年轻画家的背景渐渐在眼前明朗:普通农家的一个少年,从家乡出发,走向艺术之路。愈是遥远深邃,愈是眷恋故土。这次个展中,黄河岸边和豫西风景两大油画系列体现了一个赤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

记者 尚新娇

A

画作:在家乡风景中迷失

家乡的沟壑是他的起点,乡土是根,也是不解的缘,阡陌农舍,人情百态,给了他创作的冲动和激情。在杨海峰的叙述中,重复最多的便是“妥要村”,这是豫西荥阳的一个具有丘陵地貌的村庄。

杨海峰谈起在家乡作画的情景,很是惬意享受,“坐在家门口就可作画,到吃饭时候,有母亲喊着自己的名字,大家坐在一起,吃着可口的家常饭,享受着天伦之乐。”

在村里画画时,村民们常常好奇地打量他,说着各种各样猜测的言语,这让杨海峰好笑,但又为乡亲的纯朴想法而打动。他是从这个村庄走出来的,村庄就是他的摇篮,即使现在他与村庄的关系还是那种深挚的母子情怀。

翻开画册,这次画展的作品《妥要村风景》创作了一系列,这些画虽然是油画,但加入了“宋元”元素,说不定哪一笔里就有范宽的遗响,也说不定哪一划里就有郭熙的意韵。在他的油画中,可以体味出他家乡的冬天,苍茫,浑阔,颜色单调,时空永恒。他的一组三张“枯木寒林图”,得李营丘之仿佛,树木萧森,曲尽其妙,笔势颖脱,技法精绝——以油画之材,写国画之神。

杨海峰从小生活在黄河边,对黄河颇多感受。2010年杨海峰被公派欧洲游学,对西方绘画艺术有了真切体验,再反观民族文化就有了更多感悟。他说,小时候对黄河印象模糊,现在从外面游历回来,重新打量家乡,眼光便有了不同,原来思想是单一的,现在是多元的,并且愈发觉得民族文化的珍贵与独特。

《黄河岸边》系列画出了东方母亲河的气质与神韵,有一种亲切的意味在里面,一看就有本民族的东西,这是因为他在西方绘画技术中融汇了宋元风格。

B

追寻:名师高徒,后继有人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杨海峰是已故著名画家李伯安的关门弟子,由是便多了几份审视的目光。李伯安英年早逝,艺术卓绝,为人极其低调,视绘画为生命。在杨海峰身上,那种朴质、温和的性格与李伯安特别相像。

杨海峰说,他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艺术真谛,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做人。他把老师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放弃生活中许多表面的东西,不与别人争得太多,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杨海峰动情地说,“至今我的行囊中,还保存着一大盒中国画颜料,那是老师送给我的,我没有舍得用,一直珍藏着,老师去世后,我便更加珍视它了,一直带在身边。”

师从李伯安,起点可谓不低,李先生如此大家,能看重杨海峰,说明他有被老师所看重的艺术天分,不是等闲之辈。但他不拘于此,叩名师,访智者,虔心至诚,多获前辈垂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剑欣然为他的首部油画作品集《我的红帆船——杨海峰油画作品》题写书名,著名文学评论家孙逊为其作序,洋洋数千言都是用毛笔写成,足见垂爱有加。贤者我师,生活中德才兼具的同行、朋辈,认识的、不认识的他都虚心请教,并从善如流。

除了拜师求教,朋友们还称其为“行动派”,十多年前,他独自到西藏,走上朝圣之路,这一段经历成为他个人的传奇,也给了他这个艺术青年一次刻骨铭心的洗礼。

2010年,他被公派到俄罗斯访学,欧洲艺术的饕餮盛宴震撼了他,经过理性的艺术思考,他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此行提醒我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一定要以中国独有的审美精神为根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创造出不愧于我们这个多元时代的伟大篇章。”

C

风格:敢于自树其帜

杨海峰画的是油画,但又不赞成画成纯粹的西方风格,他认为当代人不能被各个画种的传统模式所束缚,得想办法把它们互相融合,比如中国画、水彩、版画、雕塑等,把它们搅在一起就有意思了。他说,我用的虽是从西方舶来的油画工具,可绘画理念却是中国的,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回归。

杨海峰虽然从事油画创作,作品中却流露出不少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子。谈及此,杨海峰说,从上学到工作客居开封十几年了,我对画的看法很多来自对宋人作品的理解。我画的很多画都是从宋画受到启发。我经常开玩笑说我的画室下面可能就是赵佶、李唐当年画画的地方,从地理上看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我接了北宋的“地气”。

从画群像、肖像到风景画,他的绘画内容可谓多姿多彩。 杨海峰认为,画家不应拘于形式,一辈子画人物,或一辈子画风景,拘泥一种形式时间长了,画面就失去了活力。近来他画了一组引起圈内好评的风景画。他说,画风景也是对创作人物的准备和补充,形式多样并不冲突,而是互补营养。

几年前,他的《谁的红帆船》获全国十一届美展获奖提名,肖像画像也是成绩骄人。而风景画也给他带来新的收获和成功,一时好评如潮。首都师范大学段正渠肯定了他在绘画中的创新:“他画出了他这个年龄段的口味和水平,他把握住了自己的艺术地位,位置站得好,作为绘画来说,他有挺好的艺术感觉。”河南省文联主席马国强评价:“他的作品既有写实性又有表现性,主客观表现性的结合上做得很到位,在中国民族油画的当代传承上他是一位很有希望的接力者。”

谈起今后创作,他说,还是要将婚俗、肖像、风景创作延续深化下去,在自己的艺术领域有所拓展。“画我所熟悉的,画我所感动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