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都来拍拍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则“寻亲启事”
分别四十年的老姐妹又见面了
55年前,3个女生,1张票
能看成梅兰芳大师的《贵妃醉酒》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则“寻亲启事”
分别四十年的老姐妹又见面了
拍摄时间:1962年

一则“寻亲启事”

分别四十年的老姐妹又见面了

□记者 张翼飞 文/图

1961年,当时的郑州市税务局管城分局面向社会招聘“助征员”。

有3个年轻的女孩,不约而同地报名应征,并且都被录用了。

刘喜玲家住南五里堡,当时只有16岁,与她同岁的吕秀珍家住工人新村。

比她俩大2岁的王瑞纯家住人民路新华书店附近。

3个人之前虽然不认识,但成为同事后,年龄相仿,脾气相投,很快成了最好的朋友。

为了纪念她们的友谊,参加工作一年之后,3个好朋友来到西大街与南大街交叉口的红星照相馆,拍下了一张合影。

同一批被招收进管城税务分局的有20多个年轻人,女孩多,男孩少。

按照分工,男孩到市场上收工商税,女孩则到各单位和居民家中去收房产税。

刘喜玲她们仨,一个人负责一个办事处。

王瑞纯负责乔家门、东三马路区域;吕秀珍负责南乾元街;刘喜玲在布厂街一带。

除了房产税,她们还收“自行车牌照税”,一忙起来,没时没晌。

在工作中,3个人感情越来越深厚,有成绩一起分享,有困难一起解决,有好吃的,哪怕一块糖也要分着吃。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3个人先后离开了税务系统,有了新的工作,新的人生。

1964年2月,刘喜玲考到了河南省银行学校,毕业后到了省人民银行工作。此后一直在金融系统,直到2000年退休。

那个时代,工人是受尊重的,1964年4月,刘喜玲离开不久,吕秀珍也来到郑州四棉当了一名挡车工,一干就是10年。1974年时,她调到市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最后在商业系统退休。

1965年,税务局进行人员调整,统一再分配,王瑞纯被分到了市通用设备厂,在车间干过统计,后来在厂里做财务,一直到退休。

正是由于3个人都有了新的选择,当她们安定下来,再想联系对方时,就变得比较困难。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机,而且3个人都搬了家,再加上社会动荡、风云变幻,她们虽然都多次找寻过对方,但最终还是没有取得联系。

2010年,看到一家报纸开辟有“寻亲”栏目,刘喜玲马上在报纸上刊登了寻找昔日好友吕秀珍、王瑞纯的启事。

巧的是,这篇启事登出来没多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巧遇吕秀珍,两个人欣喜若狂。

而王瑞纯,看到报纸上的信息,也很快和她们取得了联系。

当3个人再聚首的时候,时光荏苒,已经过去了46年,过去的大姑娘,现在都应姥姥、应奶奶了。

3位老人,现在都过着各自的幸福生活。

刘喜玲是“省直女干部艺术团”的骨干,唱歌、跳舞、当模特,每天下午都有活动,比年轻人还会美。

吕秀珍的爱人是农业专家,每年她都要陪同老伴到海南三四个月,在当地做玉米育种的培训和指导。现在,吕秀珍也成了半个专家。

王瑞纯退休后被单位返聘,发挥余热,到63岁才正式休息。目前,她带带孙子,搞搞家务,特别轻松。

最让3个人高兴的,还是她们能凑到一块儿的时候,每次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叙不完的姐妹情。

老照片

刘喜玲(右) 17岁

吕秀珍(中) 17岁

王瑞纯(左) 19岁

新照片

拍摄时间:2012年

刘喜玲(右) 67岁

吕秀珍(中) 67岁

王瑞纯(左) 69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