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牛奶的品质原来可以如此天然
网民
大会堂
发改委的指导意见应减少不确定性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牛奶的品质原来可以如此天然

□王传涛(山东)

6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将携3名航天员发射升空。在奶牛场,一位负责人介绍了航天员餐桌上牛奶产出的程序:头3个月,他们会选出几头精神十足、皮毛光亮的奶牛,隔离饲养。奶牛被隔离后会有一个月的休药期,目的是让奶牛把体内的药物成分充分分解排掉。经过这些程序后,所产的奶还要经过三级把关,确保牛奶的比重、酸碱度、蛋白含量都符合标准,才能供应给航天员。

(6月13日《新京报》)

看到航天员食用的牛奶,才知道牛奶的品质原来可以如此天然,如此绿色。可以肯定,宇航员们对市场的牛奶并不放心。隔离、休养、层层把关……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喝到如此品质的牛奶,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一方面惊讶于“航天牛奶”的优质与“烦琐”的程序,另一方面,又在喝着处理程序无比简化的国产牛奶。近日,奶协会有官员称自己的孙子也喝国产奶,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同样是喝国产奶,差距却是非常大的。

国产牛奶之间的差距,无法用脚步丈量,只能用广告和现实来比喻。记得有一个牛奶广告语的宣传语是这样的,“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某某牛奶永远支持中国航天事业”。可是,过了几天,广告语就换成了“每天一包奶,强壮中国人”。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既然这种牛奶是航天员专用牛奶,就意味着优质的牛奶到不了普通百姓的肠胃里,又何谈“强壮中国人”?

客观来说,航天事业,代表了科技的进步。对航天员的食用品进行特供,本身没有错,可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市场的牛奶质量太差了。和奥运会之前,国家队运动员不能吃猪肉,体育部门自己养猪、养鸡是一个道理。对此,公众没有觉得特供不对,只是感觉不属于特供的东西就无法保证安全太过残酷。鉴于此,如果时光倒退20年,我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问我的理想,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的梦想是长大之后当宇航员,因为宇航员不仅能升入太空,还能喝到最好的牛奶,吃到用天然养殖方法养出来的鱼肉、猪肉。

准确地说,公众不是嫉妒航天员能够喝到最天然的牛奶,而是痛恨自己天天在喝有问题的牛奶。这样的“双轨制”让我们有些错愕。我的疑问是,既然我们可以做到让部分奶牛隔离,为什么不能做到将所有奶牛都隔离?既然可以做到对牛奶“三级把关”,为什么做不到对市场上的牛奶“层层把关”?既然养猪可以还原到“天然养殖”,为什么社会上却经常出现有瘦肉精的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