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四世同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春版《四世同堂》8月献演郑州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国内最有才情女导演”田沁鑫执导
青春版《四世同堂》8月献演郑州
即日起,本报开始征集“四世同堂”家庭,征集热线96678

1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庆生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人艺老中青艺术工作者“四世同堂”盛装出席。会上北京人艺还向老舍、曹禺、焦菊隐等的后人颁发了奠基杯,以表达对老一辈戏剧大家的敬意。

为庆祝郑州晚报创刊63周年、改版10周年,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话剧《四世同堂》将于8月4日、5日在河南省人民会堂演出。即日起,本报开始征集“四世同堂”家庭,如果您是四世同堂的家庭,可以拨打96678报名参与。记者 苏瑜

话剧《四世同堂》巡演近百场

《四世同堂》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文学界将其评为 “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更被称为“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老舍先生自称该部作品“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其文学、艺术和思想、社会价值超越于《茶馆》《骆驼祥子》等作品。

话剧《四世同堂》将一个关于老北京文化风情的展览搬上舞台,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及演员们互动性的展示,立体化还原老北京的市井文化风貌。2010年10月,《四世同堂》在台北中山纪念馆首演,此后在深圳、上海、青岛等20个城市为10万名观众演出近百场,票房超过3000万元。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评价说“抗战时期同胞们不分男女老幼、不分东南西北,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在这里得到真实演绎,是给下一代最好的教育”。

青春版《四世同堂》来到郑州

话剧《四世同堂》,由被称为“国内最有才情女导演”的田沁鑫独立担纲编剧、导演,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及“北大醉侠”孔庆东等专家学者作为学术顾问团队为该剧创作护航。

在田沁鑫的舞台上,老舍、萧红、张爱玲、孔尚任、纪君祥等古今中外作家的作品都得以重生,是国内改编名著最成功、艺术成就最高的导演,其作品中荡漾着的传统精神与游刃有余的现代艺术手段,更使其在国际戏剧舞台上备受关注。媒体和学术界赞道,“田沁鑫的舞台,让文字走得更远”,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中国文化之精髓。

2012年8月4日、5日,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优秀班底为您带来青春版《四世同堂》,用抗战时期的故事反映今日,一定能给大家带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抢票热线:0371-88882121、400-816-2121、114转票工场。

新闻链接

百年话剧经典剧目

话剧是泊来的西方戏剧品种,它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是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视觉。自从话剧来到中国,就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曾说过:中国话剧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和中国历史发展同步。百年话剧,百年回忆,每一个时代,都有一部经典作品将时代风貌铭刻在历史的脚步中。

1907年 《茶花女》开场

李叔同受日本新派剧启示,与同学组织春柳社,在东京出演《茶花女》等剧,这被称为“话剧在中国的开场”。

1934年 《雷雨》发表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话剧处女作《雷雨》,并于1934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1935年4月,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东京首次演出《雷雨》。

1956年 《马兰花》绽放

1956年3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附属中国少年儿童剧团演出童话剧《马兰花》。《马兰花》根据我国古代的民间童话改编。至今,《马兰花》仍长演不衰。

1958年 《茶馆》开张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话剧的巅峰之作。曹禺在看了戏之后,表示《茶馆》的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从此,茶馆历时近半个世纪,历经多次复排,始终长演不衰,成为象征着中国话剧的符号之一。

2000年 《切·格瓦拉》来了

2000年,史诗剧《切·格瓦拉》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时,给中国戏剧界带来了“轰动效应”,70场正式演出引发了知识界与舆论界的反响与争鸣,甚至被评为当年“中国知识界十大事件之一”。

2006年 《立秋》感动台湾

2006年12月9日,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话剧《立秋》受到台湾同胞的热捧,5天之内连演6场,场场爆满。有评论认为:《立秋》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让两岸观众产生了共鸣。

话剧《四世同堂》招商热线:13838146028 18638929628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