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神九“吻”天宫 上一版3  4下一版
3名航天员晒“入宫”全家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轻轻一吻,首次载人自动交会对接顺利完成
215天,天宫一号等来“心上人”
3名航天员晒“入宫”全家福
6天后,他们将进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
6月18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的画面。
6月18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的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打开的画面。
6月18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的航天员景海鹏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的画面。

轻轻一吻,首次载人自动交会对接顺利完成

215天,天宫一号等来“心上人”

“感觉良好!”18日17时07分,当顺利从飞船进入天宫一号的航天员景海鹏向地面发出报告时,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组成的组合体已平稳飞行近3个小时。

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运行的航天器,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神九天宫稳稳连接在一起

景海鹏、刘旺、刘洋仿佛灵活的鱼,先后顺利通过对接通道“游”进天宫一号。这舱门间的穿越,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16日发射的神九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经过4次变轨,于18日中午抵达距天宫一号后下方52公里处,彼此建立稳定的空空通信链路,开始自主导航。

5公里、400米、140米……飞船在距离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进行最后一次停泊后,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缓缓接近天宫一号。两个飞行器上的对接机构先后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独自在太空等待了215天的天宫一号与载客前来的神舟九号稳稳地连接在了一起。

景海鹏开启天宫一号舱门

记者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看到,景海鹏先是顺利地打开飞船轨道舱前舱门,然后在刘旺、刘洋的帮助下,进入直径不到1米的对接通道,稍作停留后熟练地打开了天宫一号舱门。

这时,一个崭新的空间呈现在了航天员面前。

航天员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的动作,就像是在游泳,蓝色的舱内工作服使他们看上去宛若漂游在大海中的“蓝鲸”。

进入新“家”的3位航天员显得十分兴奋,失去重力的他们,相互扶持着在摄像机镜头前向收看电视直播的亿万观众挥手致意。

圆梦天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用“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评价3位航天员的表现。

6天后手动控制交会对接

“对航天员的真正考验,将是6天后的手动控制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如果能够顺利实施,意味着中国完全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表明我们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进行人员运送和物资补给的完整能力。”

在未来组合体“牵手”飞行的10多天里,3位航天员除返回飞船轨道舱就餐外,将在“天宫”中进行科学实验、技术试验、锻炼和休息。

作为建立空间站的关键技术,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成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首次自动交会对接。“15立方米空间的天宫一号还只是航天员的临时住所,待到8年之后建造更大的空间站,中国航天员将会在太空中真正拥有长期居住的家园。”周建平说。据新华社电

晚报读者祝福刘洋

我们期待你的凯旋

昨日一早,读者王女士就拨打本报热线96678,她刚刚看了本报的重磅报道,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来表示祝福:“飞天神女刘洋,你是好样的,为郑州争光了,我们等着你平安归来。”

文化路48号院77岁的郑晴女士则在中午给记者致电,表示自己曾经在货站街居住,算是刘洋一家的邻居。

郑晴在电视中看到刘洋飞天,默默地为三位航天员祈福。

郑晴表示,她已经把晚报关于刘洋飞天的所有报道精心存放了起来,还要借助晚报向刘洋及其父母表示祝贺。

郑晴说:“刘洋好闺女,你真是好样的,我真想拥抱你,亲吻你!好闺女,可是我只能在报纸上亲吻你的照片。”

昨日,在微博上,网友们向太空中的刘洋表达祝福:

垂玲的枫叶:加油!你是中国人的骄傲!

玉上海:祝福刘洋,盼你们平安归来,加油!

记者 张翼飞 汪永森 柴琳琳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