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3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丹江口库区农民“晒”生态农业工资单
市直机关运动会昨日开幕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丹江口库区农民“晒”生态农业工资单

据新华社电 “二花产业真是好,又生态来又环保,群众收入真不少,不少不少真不少,不信看看工资表……”在南水北调渠首、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55岁的农民高敬森自编的这首打油诗,表达了在生态农业基地工作的喜悦心情。

高敬森领着记者来到田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金银花田。老高告诉记者,他家有十多亩耕地,以前常年收了麦子种玉米,一年两季,每亩地净收入才六七百块钱。种地富不了,儿子只得外出打工,家里剩下老两口和两个小孙子。2010年底把耕地流转给一家药业公司做金银花种植基地,一亩地一年给租金500元,另外在基地干活,按工作量发工资。“栽苗、锄草、浇水,我都能干,月收入2000元左右。5月份金银花采摘季节,我们老两口都下地摘花,一个月挣了5600元工资,比在南方打工的儿子挣得还多。不出家门挣工资,真是太高兴了!”

记者了解到,唐王桥村8400亩耕地全部纳入了总规模达1.5万亩的金银花药材种植基地,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加农户和公司化运作等两种模式,基地周边2000多名像高敬森这样的农民变身成为药材基地的产业工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大坝和水电站就在咱九重镇。”淅川县九重镇党委书记徐虎告诉记者,“最大限度减少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污染,成为首要责任。我们反复考察,才确定了发展只施叶面肥,不会污染土壤和水的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金银花一年可收获4次,亩产值在7000元以上,是生态、富民的好项目。”

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水源核心区,为确保一池清水送北京,除了关停污染企业,南阳市还致力于减少和控制因化肥、农药施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在丹江口水库库区周边水源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截至2011年底,已有12类26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定,金银花、湖桑、食用菌、茶叶、小辣椒、猕猴桃等一批特色生态产业,既富了农民,绿了荒山,又确保了南水北调水源地天蓝水清。

新华社记者 罗辉 郭久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