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聚焦网格交流提升务实重做推动工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记者体验高新区网格长的一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到“看得到也管得了”
记者体验高新区网格长的一天
顶着烈日在村里查违建、到田间宣传禁烧
回到办公室忙着梳理问题、登记在册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跃华到高新区指导网格化管理工作

顶着烈日在村里查违建、到田间宣传禁烧

回到办公室忙着梳理问题、登记在册

“看得见管不了”和“管得了看不见”现象会造成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漏洞和盲区。今年4月,郑州针对现行管理制度弊端开展了一次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社会网格化管理体系。

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把行政区域划分为一个个格子,在这些小单元中注入行政资源,使政府服务更多地向基层倾斜,确保郑州每一寸土地上发生的责任事故都有人对其负责。

目前这一机制已在郑州高新区试运行两个月,效果如何?是否实现了基层“看得到”也“管得了”?6月21日,记者走进了高新区的“小格子”,体验了这里“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网络。记者 孙娟 文/图

A

架构:每个网格至少5名工作人员

5月初,高新区按照市委部署就初步形成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划分为5个一级网格、53个二级网格、163个三级网格,实现高新区每一寸土地入网格。

网格划好了,要使问题解决在基层,人员下沉是重点。

高新区管辖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30万,全区干部600余人。在人员调配压力与工作任务数量增加的矛盾下,高新区把机关、各职能部门剩余力量实现重心下移,下沉公职人员92名,群众工作队108人,全部补充到三级网格中去担任网格长,确保163个基础网格有一名公职人员担任网格长,每个二级网格都有一名县级干部联系。

同时,打破职能部门监管界限,摸底排查整合全区各个部门的监管力量,包括计生管理员、创建服务员、土地监管员、民调员、巡防员、食品安全协管员、食品安全宣传员、安全巡查员等,共排查出全区监管力量598人充实到163个三级网格工作队伍中来,积极发动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村组代表、职能部门的退休人员等200多人作为网格管理志愿者。

据统计,高新区共整合出800余名工作组成员,如今每个基础网格的工作人员确保至少5人,从而实现了组团式下沉强化基层力量。

B

体验:网格长的一天,忙碌的一天

如今在高新区,“网格长”成为叫得很响的一个称呼。当网格长是什么滋味?晚报记者在沟赵办事处的水牛张村体验了一回。

上午8点半,记者如约赶到沟赵办事处,办公室主任秦永红身兼数职,他还是水牛张村的“网格长”。

这时,他正进行着每天例行开展的“早茶会”。网格工作组4名工作人员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任务分工,部署网格内日监管巡查重点区域。

“今天的巡查重点还是村里的违法建设问题和‘三夏’防火,不得无故脱岗,发现脱岗通报批评。”简单交流后,记者便跟他们一起出发了。

水牛张村是一个即将进行城中村改造的村庄,有2000多口人,村里墙上随处挂着“网格长的联系方式和工作职责”牌子。看到网格工作人员,老人们像看到老街坊那样打着招呼,看来几位工作人员早就跟居民打成一片。

随后,巡查的网格工作人员向秦永红打来电话,称发现一处村民家正在运输建筑材料,准备加盖房屋。“这个村马上就要实施改造了,一些图小利的村民,偷偷开始加盖房子,希望多得赔偿,我们最近已经发现好几十户了。”秦永红说。

来到现场看到,这户村民刚运来了水泥和大沙,房子还没有开始加盖,幸亏发现得及时。“现在村里纳入改造范围了,已不再批建设手续,更不允许加盖房屋了,你这可是违法建设。”秦永红向这户村民解释道。

网格工作人员一商议,觉得这种情况得赶紧制止,否则等到村民盖好了再去拆,一是拆除难度增大,二是村民损失也大,三是容易激化矛盾。

劝说不见效的话,就考虑通过执法来解决。随后,秦永红拿出兜里配备的网格化管理手机,立刻向管理平台录入发现的问题。随后,秦永红主动联系了建设局,协调执法人员一起来处理这个事情。半个小时后,相关执法队员赶到了这里,对村民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并警告若继续建设将会被立即拆除。还好,这名村民知道加盖是违法行为,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所以很快就将建筑材料收起来,并表示不再建设。

此时,太阳热辣辣的。网格工作人员还要下到田间地头,宣传禁烧知识,排查消防隐患。

像这样的巡查,网格长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回到办公室里,网格长工作没有结束,还有“晚茶会”:汇报一天巡查监管工作的情况,对网格区域内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群众的每一个诉求、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认真梳理、分类登记在册。

网格组的职责不仅仅是发现问题,他们还要找出规律,拿出办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这一天,“晚茶会”对村里私搭乱建行为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村口设置拦截岗,发现进出村里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要统一排查,从源头制止违法建设。

秦永红觉得主意不错,决定这几天就要部署实施。

记者一天的体验结束了,翻看他们网格化管理的台账和网格长的民情日记,记者仿佛看到了这些网格长的每一个繁忙的日子:及时发现并拆除违法建设;安排家庭困难的低保户去做格力园区工作;一户户征求拆迁补偿意见并达成共识;发现积存垃圾、秸秆焚烧、道路破损……这些事看似细小琐碎,却关系着城市的管理和百姓的生活。

C

成效:从“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到“看得到也管得了”

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初衷就是要打破条块分割、信息屏蔽、相互推诿、责任缺乏的问题,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政府各项职责全覆盖、无缝隙落实。

网格中如何实现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合力而为,成为该管理体制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过去我们发现问题,但没有职权处理,就主动联系职能部门,问题解决起来会很滞后,甚至没有解决。”高新区石佛管辖区一名网格长这样抱怨道。

实行“网格化管理”体制后,事情开始向良好态势变化。网格长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周,职能部门都会派人下来了解基础网格情况,帮助基础网格快速认定问题、上报问题和及时对接解决问题,基础网格还主动与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将问题解决在网格内。

比如,在高新区,工商、质检、行政执法、药监、创建办、安监等职能部门主动与基础网格对接,人员分流下沉,让分流人员吃住在网格、工作在网格、解决问题在网格,同时还聘请二、三级网格长作为各职能部门协理员,发放有关知识手册,有力推动条块融合,三级网格体系衔接融合各基础网格基本完成。

6月7日,石佛工商所联合五龙口村各网格开展问题排查,发现了一个隐藏于陈庄村的涉嫌伪造的窝点,执法人员现场查扣其生产的仿冒产品。

这两天,市里下发“非法集资防范金融风险”文件,管理平台第一时间将该情况通报到三级网格,各工作组当天就将“防范金融风险”信息传递到百姓那里,达到了防范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管理服务的能力。

如今,高新区条块融合已初见成效,条上的资源能很好地在块上集聚,特别是在最基层实现有机整合,实现无缝对接。

D

机制:

高新区网格化管理正在形成长效机制

在“块”上,“小格子”内部要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的原则,将管理责任明晰量化到具体人,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网络。目前,高新区已初步实现了由以往单兵作战到上下联动作战的转变、单一依靠组织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

据统计,高新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机制”以来,排查各类问题7016项,在已经发现的问题中,有2000余项解决在基础网格,约占已解决问题的80%。

网格化管理机制要形成长效机制,必须在完善制度上下真工夫。高新区先后出台《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反映问题制度》《日巡查日走访制度》《社区(村)主任(书记)周例会制度》《联合执法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网格问题双向通报制度》等,督促各部门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加强网格化管理绩效考核,出台《网格化管理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给予一定奖惩。

据悉,下一步高新区将加快问题的排查与整改,以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7个方面为重点,分类制定整改措施,特别是实现非法生产整治在6月底明显见成效,非法经营整治在9月底明显见成效。

同时,在高新区打造两个一级网格精品试点,加强技防、人防结合,完善视频监控,把网格内所有单位的视频系统整合连接,协助网格长即时发现问题。

截至记者采访结束,高新区已将选拔出的100多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基层网格。可以想象,今后高新区“小格子”内的工作将会如火如荼地开展,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物往基层用、权往基层放、劲往基层使”的良好局面。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