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晚报影响力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申心里有自己的坚持
“看见有困难的人,帮了,心里就舒坦了”
0630xkz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爱心民工”系列报道之四一家人租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
校服是俩孩子近几年唯一的新衣
面对“自己吃不饱 还去帮助别人”的质疑
老申心里有自己的坚持
“看见有困难的人,帮了,心里就舒坦了”
简陋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物品。

“郑州爱心民工”系列报道之四

一家人租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

校服是俩孩子近几年唯一的新衣

面对“自己吃不饱 还去帮助别人”的质疑

老申心里有自己的坚持

“看见有困难的人,帮了,心里就舒坦了”

去年11月份,由于老申嫌租住在康复前街的房租太贵,就搬到了马路对面的马寨里。红色的墙砖,窄窄的胡同,走进马寨村没多远,就到了老申租房的地方。

推开一扇破旧的防盗门,一个光线昏暗、堆满杂物、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映入眼帘。记者 常亮 文/图

四口人挤在每月120块钱租来的房子里

“以前租的房子一月270块钱,现在这间每月只要120块,便宜了一半多。”说起现在新租的房子,老申很满意。“一月省150块呢,这可不算小数字。”

“俩孩子住这儿,俺两口住在里面那间。”老申有些难为情地笑了笑:“屋里太简陋,也没啥招待的。不好意思啊。”

一张破旧的小桌,一张简陋的小木床、一台只有12英寸已旧得不成样子的电视机和一大堆杂乱的衣物,是老申俩孩子屋里所有的东西。

老申和妻子居住的里屋,与外面屋子区别不大,唯一不同的是,房间一角凌乱地摆放了很多做饭的工具。这间小屋子还是老申家的厨房。

家里最值钱的是台400块钱买来的二手电脑

老申卧室最靠里的角落里,一台摆放在破旧桌面上的液晶电脑屏幕看起来格外显眼。

“这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了。”电脑是老申去年从东风路一家旧货市场花了400块钱买来的。买回来后,他又请朋友帮忙,接上了网线。

“除了能让俩孩子在网上学习一些知识,我也会上网看些新闻,很多捐款信息就是从这台电脑上看到的。”有着高中学历的老申在两年前开始接触电脑,“电脑水平不中,现在打字也不快,不过比以前强多了,最早去网吧,都是请网管帮我打字。”提起学电脑的初衷,老申不好意思地笑了:“最早上网,是想为俺这些打工的兄弟们搜搜维权知识。”

老申心里藏着对俩孩子的愧疚

老申的两个孩子目前已上初中,平时格外懂事的兄弟俩从来没有开口向父母要过东西。

“从小到大,几乎没给俩孩子买过啥衣服。他们穿的,都是我干活的客户送的。”说起俩孩子,老申眼圈红了。

今年年初,老申从微博上看到一位孩子烧伤的消息后,想去五院给孩子送点钱。

“刚过完春节,活不好找。我兜里只有10块钱,是我们家一天的饭菜钱。”为完成心愿,老申跑到康复前街一家熟悉的板栗店,向老板借了100块钱。

“掐着指头算着给孩子买了7块钱的香蕉,借的100块钱给了孩子。”走出医院门口,老申兜里只剩下3块钱。那天,俩孩子也一整天都没有吃饭。“他俩一声都没抱怨过,越是这样,我心里……就越不好受。”

再次走到老申两个孩子居住的小屋里,小床上方位置扯起的一根绳子上,两件刚刚洗过的校服在灯泡的照射下,颜色看起来格外温暖。老申说,在自己的记忆里,这两件校服是俩孩子近几年唯一的新衣服。

面对质疑,老申有自己坚持的理由

前两年,老申的妻子干活时手部受了重伤,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所有重担都落在了老申肩上。

“平时捐款老婆都知道,最初因为捐款影响了家里人正常吃饭,她也会抱怨几句的。”老申一脸幸福地笑了笑,“不过现在,老婆很支持我。”

“今年年初我接的活很少,特别是春节前后,家里真的连饭都吃不上了。”带着一丝无奈,老申把自己的难处写成文字发到了网上。

很快,老申得到了不少热心人的帮助。“看我穿的衣服,还有俩孩子的,基本上都是别人送的。别人对俺这么好,在人家有困难时,俺有啥理由不伸手帮帮?”

工友知道了老申给别人汇款的事情后,跑过来问他:“你自己的日子还过不好呢,还献爱心呢,真不知道你咋想的。”

面对质疑声,老申都是淡淡一笑,嘴里永远是那句老话:“互相帮一把,谁都不会倒下。”

“老婆最近找到了一位清洁工的工作,今后她就有工资了。俺家的日子也会有所好转的。”

老申态度坚决地说了今后的打算:“等活多挣的钱多了,多帮一些有困难的人。汇款的事儿,得坚持下去!”

“爱心民工”折射出来的大情怀

近两天,晚报连续刊发的《郑州“爱心民工”》系列报道,受到了读者和网友的强烈关注。

“他生活这么艰难,还天天想着如何帮助别人。我们不愁吃喝的人更应该奉献出自己的爱心。”6月28日,热心读者毛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她想把家里位于群英路附近的一套房子免费提供给老申居住。“希望晚报好好和他说说,这样能为他减轻一点负担。”

昨天下午,热心读者李女士、高先生先后向晚报索要老申的电话号码,都想把活交给他做。

“郑州人,好样的!”

“河南汉子,好样的!”

“河南老乡您最棒!您的爱心无悔,继续捐款关注贫困孩子,会感动很多人!河南人的大爱精神,值得传颂!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好想问你,肩上的担子这么沉重,为何还这般坚持?怕你朴实地笑着说,我是娃儿的父亲,不能让孩子受委屈;好想问你,工作的艰辛这么难熬,为何还这般善良?怕你欣慰地笑着说,我是娃儿的父亲,很多不幸的孩子需要我帮助。谢谢,谢谢你这么尽力去守护孩子的成长……”

记者手记

6月28日晚,“衣加衣”公益活动四川站点负责人雷雨风在QQ中给我留言:“以后,我们搞回访见面会,想邀请申先生和晚报记者参加,让山里的孩子们感受一下山外的温暖……”

老申的故事讲完了。在采访这条新闻过程中,我听到了激动澎湃的赞扬声,也听到了带有丝丝心酸的质疑声。无论怎样,“爱心民工”坚持用他微薄的力量,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就像老申自己说的那句话:“看见有困难的人,不帮,我心里不平衡;帮了,心里就舒坦了。”这一点,或许就是他精神的可贵之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