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座人行天桥上人烟稀少”报道过多次 现在依然没有多大改观 晚报征集爱心志愿者 “我当人行天桥引导员” 系列报道之(一) □记者 常亮 冉小平 文 图 晚报征集“天桥引导员” 我们的城市中,还有不少座像嵩山路棉纺路口和文化路黄河路口一样的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天桥空置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如果您发现类似的天桥空置情况,请把真实情况反馈给晚报。晚报将与交巡警九大队联合,组织爱心志愿者到各使用率较低的天桥口,去做“天桥引导员”。 如果您是一名爱心志愿者,想为城市的文明交通贡献力量,也请您拨打晚报热线电话96678、登录晚报新浪官方微博报名。 打电话有稿费 96678 96678 1 【棉纺路嵩山路口】 使用率:低 人行天桥下,行人与来往车辆交织在一起,异常繁忙;人行天桥上,空无一人,冷冷清清。 这个场景,让经常途经嵩山路与棉纺路口的人感到熟悉。前两年,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这个奇怪现象。 现在情况怎么样?昨天,晚报记者又到现场作了一次调查。 20分钟,只有4人过人行天桥 嵩山路棉纺路口的人行天桥建在棉纺路北侧,但是只有棉纺路上有东西两个方向的步行楼梯供行人上下天桥。 绿灯亮起,路口东北角,几名市民夹杂在慢车道上的电动车和自行车流中间,从路口匆匆经过。 记者转身回到路口西北角天桥步梯口,抬头望去,步梯和人行天桥上依旧空无一人,写有“文明出行请走天桥”几个大字的蓝色提示牌,静静地摆放在步梯口,看起来格外显眼。 20分钟过去了,信号灯在红绿色之间变换了数次,数了数从人行天桥上经过的行人,一共只有4位。 “为了安全,说啥要养成这个好习惯” “天热,上下桥又累,而且下面是路口没法装护栏,很多人当然愿意从下面过了。”由于天热,50多岁的王先生走到天桥上后,双手扶着桥栏杆站在桥中间休息起来,“桥下距离比桥上近多了。哎,说白了,还是嫌麻烦呗……” “从上面走是有些麻烦,但为了安全,说啥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尚女士几乎每天都要路过嵩山路棉纺路口,自从有了人行天桥后,她从来不嫌麻烦,每次都会多走几步,绕到人行天桥步梯口,然后从桥上经过。 2 【中州大道北环路口】 使用率:高 相比其他两座记者探访的天桥,由于设置了护栏,中州大道北环路口的人行天桥使用率高。 这座天桥使用率高,市民绕道也会走 昨天上午10点15分,记者来到该处,发现这座天桥引桥坡度较矮,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道通过。 在路口,一位市民推着自行车走上天桥,还有一市民骑着电动车上桥。 记者在此观察了10分钟,发现中州大道两边行人都从天桥上过,未见有人翻越桥下护栏。 中州大道马路中间和两侧都有护栏,500米以内只见这座天桥,市民要到马路对面去,要绕道走天桥。 路过的田女士说,马路两侧和中间都有护栏,横穿马路难度较大,再且中州大道上车速较快,出于安全考虑,市民一般不愿“走捷径”。 3 【黄河路文化路口】 使用率:低 黄河路文化路口人流量大,天桥四通八达,从任何一个角落上桥,都能到其他3个方向。然而,该天桥的使用率并不高。 天一热,桥上的人就少了 昨日下午5点10分左右,记者在黄河路文化路口远远就看到东北角竖立的那块“文明出行请走天桥”提醒牌。 一部分人在天桥上行走,一部分人在桥下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虽然大多数人都能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通行,但大家都夹杂在非机动车中间。 一名50多岁的市民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也会走天桥经过,但天太热了,上桥下桥很累,一趟下来就会满身布满汗水。 “天桥使用效率一般,现在天热走的人比以前要少,遇上高峰期,走桥下通行的人还不少。”在此执勤的一大队交警说。 天桥东侧路北,非机动车道被占用 由于天桥四周道路中间没有设置护栏,不少行人从旁边人行道上下来后,站在非机动车道上等着过马路。 记者还注意到,天桥东侧路北有人占用非机动车道,停放着一些购物的非机动车辆。记者沿着非机动车道走了一遍,从超市门口到文化路之间约10米长的非机动车道几乎都被占领。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