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的黄河边柳树下 一家大小打着手电筒、扛着钓鱼竿、拎着塑料瓶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7月的郑州,大量蝉蛹脱壳羽化成知了。由于蝉蛹蛋白质含量高,口味独特,无疑是一道美味的食材,近日,不少市民拥向市郊树多的地方捉蝉蛹。 不过,专家提醒,虽然蝉蛹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也要注意,蝉的种类很多,有些蝉可能有毒。记者 李雪 文/图 现场 黄河边的大柳树引来市民捕蝉 在童年的记忆里,每到暑假,捕蝉是自己和小伙伴们夏季必玩娱乐项目。今年已经30岁的李伟说,现在他们还会在黄河边是捉爬叉回家“炸着吃,很香”。 晚上7点半,天还没黑,家住文化路北环的李伟驱车沿惠济区天河路一直向北,刚到黄河大堤边就能听见蝉的鸣叫,沿途骑行的人群很多,虽然没有路灯,但自行车上的车灯格外引人注目。 黄河大堤两侧是黑压压成片的杨树、柳树林,不远处看到堤下有点点灯光。“就是这儿!你看,那点点灯光就是拿手电筒在树上找蝉蛹的人。”顺着李伟手指的方向,果然,在前面不远处的路边,停靠了好几辆私家车和自行车。 装备 手电筒、饮料瓶、钓鱼竿齐上阵 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20分,天完全黑了,小心翼翼地跟着李伟从大堤上沿石而下,来到了一片柳树林下,不远处就有好几个人正拿着手电筒,提着塑料小瓶,仰着头朝树上仔细地寻找着蝉的踪影。 丁先生也是捕蝉大军中的一员。他手中的“武器”是一个自制捕网——一个可伸缩的钓鱼竿顶端套着半个小小的塑料瓶子,虽然简陋,但似乎看着挺实用,只要一发现“趴”在树上的知了,他就慢慢将网靠近,并迅速罩住这些还不会发出叫声的蝉。 “我们几个从7月初就开始来了,捉了有一星期了,每天都有收获。最多时能捉30多只。”家住农业路南阳路的丁先生退休后,特别喜欢骑行,最近他们骑行队员们自发组织,晚上6点从家出发,7点40分左右开始在这片柳树林里捉蝉蛹。 窍门 捉蝉蛹也是技术活,要挑时间、看树种 丁先生说,其实来捉蝉蛹的人多数只是为了好玩。“小时候在农村,我们都喜欢爬到树上去抓蝉,大家还会比赛。”他还挺怀念这种味道。 捉蝉蛹的时机、位置其实很关键,丁先生说,如果时机好的话,一晚上捉上百只没一点问题。 “现在这个季节,主要是柳树上的蝉蛹多,从7月底开始到8月份杨树上会很多。晚上7点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9点左右,是最佳捉蝉蛹的时间。” 丁先生说:“如果不想带竹竿可以早点来。一般8点半以后,蝉都爬得很高了,手够不着,只能用竹竿。 ” 另外,如果刚下过雨,蝉蛹会更多。 乐趣 放暑假带孩子长见识,回家炸着吃解解馋 “快来看,我又逮住俩!”旁边一个年纪不大的小伙子向同伴吆喝,只见他肩扛一个长竹竿,手拿手电筒,腰挂罐头瓶,瓶里的战利品已经过半。 小伙子说,他们是附近村里的,每年七八月份大伙都结伴来捉蝉蛹。“捉这的人可多,有周边的,也有市里不少小朋友跟随家长来到郊外捉蝉蛹的。” 对这些捉蝉蛹大军来说,电筒和竹竿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几乎人手一份。 市民陈先生和他的朋友们是专门从市里到这里捉蝉蛹的。 “我们大人、小孩一共来了12个,人多热闹。”陈先生说,前几天看到街上有卖炸蝉蛹的,价格还不便宜,想到小时候常常出来捉蝉蛹,干脆约了朋友带着小孩到郊区来逮。 “现在小孩也都没干过这种事,正好趁放假带他们见识见识。”不少捉蝉蛹的人表示,“主要是晚上来玩,顺便回家炸着吃解解馋。” 价值 蝉蛹的营养价值和身价都不低 每年七八月份的时候,街头夜市都能够买到油炸的蝉蛹,而且价格不便宜。夜市上30~40元一盘,每盘30只,约合1元1只。 “现在专门捉蝉蛹的人少了,而且营养价值高,自然贵了。”李伟说,他身边有专门捉蝉蛹卖给饭店、夜市摊的,一只5毛钱。“前两天,他们4人捉了500只左右,能卖二三百元呢。” 经常吃野味的李伟介绍,蝉蛹烹调的方法也很简单,直接拿回家放锅里炸一下就行了,也可以选择炒、煎等各种方式,“如果喜欢重口味的话,就用盐水泡一个晚上,再炸。” 提醒 吃蝉要注意 “红娘子”有毒 据了解,蝉蛹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同时蝉羽化退下来的蝉蜕也是一味传统中药。但专家指出,蝉蛹虽然味道好、营养高,但是食用过多会对肠胃造成负担,并且有些过敏性体质者也不宜食用。 而且,蝉的种类很多,有一些蝉是有毒的,要谨防中毒,例如有一种红蝉,俗名叫做红娘子,就是有毒的。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