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9版:时光样本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年房企 向上力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年房企 向上力量
绿地绿城
建业联盟新城
绿地新里卢浮公馆
绿城百合公寓

郑东新区是一个舞台,飞扬着中原人的希望,上演着城市居住的梦想,也开启了中原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时代,成为房地产企业“华山论剑”的地方。

从2003年到2006年,上海绿地、浙江绿城、浙江中义、天津顺驰、广州奥林匹克花园、厦门宝龙等一批国内地产大佬抢滩中原,入驻郑东新区。他们不仅为河南带来了先进的营销理念和优质产品,也带来了一个烽烟四起的竞争时代。

2006年至今,河南本土房地产企业异军突起,逐渐占据了郑东新区的“话语权”。除了老牌劲旅绿地集团依然闪耀在郑东新区外,与其同一批的其他外来房企大多已渐渐“沉寂”。

本地房企如建业、鑫苑、永威、正商、雅宝、海马、中力、高速地产等,带领旗下项目,在郑东新区掀起又一波儿居住、置业热潮。

而在目前炙手可热的高铁商务区,绿地、升龙、建业、路劲、正商、亚新、海马等省内外主流地产商,均在这里跑马圈地、一决高下。

作为郑东新区的见证者,绿地、建业、绿城三大房地产开发企业,不仅为中原人民创造了新人居标尺,也成为一股引领郑东新区向上的力量。

绿地之于郑州,就像一个巨人,拔高了城市的高度;又像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默默无闻却兢兢业业,在郑东新区一待就是十年。这十年,她为这片区域的建设不遗余力,她点亮了新区、拔高了新区。

今年是绿地成立20周年的日子,20年,从2000万到2000亿。20年,从上海一个小型绿化企业到以房产、能源、金融、建筑多元发展的世界500强企业。20年,绿地创造了一个神话。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即使成功在香港上市,建业集团始终在河南坚持,并逐步向下、向小渗透。建业的领军者胡葆森将这一战略思路称为“建业人的长征”。

作为最早涉足郑东新区的本地房企,建业以“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在郑东新区打造住宅中的“劳斯莱斯”,使“做中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者”的企业定位更加明晰。

从2003年初步入郑州,到2005年绿城·百合公寓开工建设,再到绿城·百合公寓一期春晓苑交付使用,绿城以追求“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企业态度,为郑东新区献上了一张经典的文化名片。

绿城相信企业应该为他人、为社会,并将这一点做得非常踏实,而且认真;绿城强调“替客户想得多一点”,正是这样的思维方式,让绿城赢得了更多的口碑。讲道义、走正道、得正果的价值观念正在绿城的传承、传播下,发扬光大。记者 梁冰/文 慎重/图

建业

总结建业20年的发展,可以说,就是实践“根植中原,造福百姓”价值观的过程,20年坚守一个价值观不曾动摇,当坚守也内化为一种建设力量之时,这种力量来自于哪里?是使命感。

建业强化河南人意识,就是要把建设河南,热爱河南,落实到企业之中,让全体建业员工自觉投身到“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建设中去,担负起建设河南、奉献河南的责任与使命。

绿地

2004年,绿地集团正式进驻郑州,在这片土地上,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她进入新的片区、建设新的片区、点亮新的片区、拔高新的片区。

2010年7月30日,绿地郑州综合交通枢纽西广场两栋300米超高层建筑通过评审,将建成目前中国最高的双子塔建筑。在东区写字楼扎堆面市的2007年,这一年成为郑州写字楼的“绿地年”。 今年7月10日,绿地集团投资达240亿元的三个大项目同时在郑州、开封、新乡开建,这三个项目分别是郑州绿地新都会、开封绿地国际金融城和新乡绿地生态新城。

绿城

2007年6月11日,香港资深导演陈树楷带领一班演员来到绿城样板间,拍摄名为《守望家园》的电视剧。《守望家园》承担着改善河南人形象,让观众了解在“中原崛起”背景下,河南人的新生活的责任。

郑东新区的文化名片——绿城·百合公寓,不仅拥有高贵的品质和成熟的气质,同时反映出河南人的包容,体现出外来房企与到河南本土文化的互融互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