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感谢河南!这句话在哈密听到的最多
朝鲜否认“领导层内发生了尖锐的权力斗争”
中央军委同意组建三沙警备区
丁关根同志逝世
这是起突发孤立事件
郑东新区合村并城
柳林安置区昨天开工建设
2014年龙湖区域所有拆迁群众将全部安置完毕
0721ghjy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感谢河南!这句话在哈密听到的最多
河南援疆干部的名字总被哈密各族人像朋友、亲人一样谈起
丁世显慰问援疆干部。

走在哈密市的街头,乘上哈密市的出租车,步入哈密市的时代广场,徜徉在哈密瓜园,参观富民新居,处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对河南援疆干部的赞美之辞。宋书杰、厉洪江、马国祥、张大明……还有许多河南援疆干部的名字,总被哈密各族人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地谈起。

这也难怪,哈密市的街头,哈密市的田野,人们在举眼抬头的瞬间,处处都可以看到河南省在哈密市援建的项目……

“感谢河南对口支援的民生项目建设。河南的优秀干部和各种人才,带着河南人民的重托抵达哈密,开始了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等全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实施了‘十大援疆工程’,本着‘向民生、向基层、向县乡、向扶贫项目倾斜,同时兼顾公益事业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哈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等民生领域项目,实现豫哈两地间经济、教育、科技、干部、人才等全面的合作与交流。河南援建的这些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哈密的城乡基础设施,为哈密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哈密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韩雪峰。

“河南是文化大省,新疆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所以河南对哈密地区的援助,郑州对哈密市的文化建设援助以及两城市间的合作交流,我们觉得是很幸福、很及时的事情,感谢河南。”——哈密市委宣传部部长朱新元感谢文化大省对哈密市的文化建设与合作交流。

“哈密市柳树沟乡、柳树沟牧场的牧民定居工程,如今一切配套设施都已到位,这个工程的每一项都有河南援疆干部的参与和支援,感谢河南,感谢援疆干部。”——哈密市畜牧局项目办主任科员杨自荣。

“哈密现代农业园区富民安居工程得到了河南援疆干部的大力支持,从规划、绿化到建设,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河南心意,在这里定居的农民都十分感谢河南,感谢援疆干部们。”——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主任助理玉素甫。

“以前我家住的是小小的土坯房,吃水靠水车拉,电是经常断。去年11月,我搬进了河南援建的富民安居小区,房子面积120平方米,各种配套设施和城市人没有一点区别。新房离我承包的地也不到一公里,方便得很。政府和河南援疆干部拿了大部分的建房钱,我贷的款前三年的利息还是政府承担。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感谢河南,感谢援疆干部。”——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吴以胜。

“看到没,道路两边到处是河南援建的项目,感谢河南的无私援助。”——导游古丽娜尔。

在哈密瓜节闭幕式上,小品豫哈情深感动了现场的每位观众,不少人泪流满面。这个小品是哈密市的志愿者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描述的是以张大明、厉洪江等为代表的河南援疆医生跑遍哈密每个乡村,为农牧民贴心服务的感人事迹。小品结束,台上的农牧民发自内心地喊出“感谢河南!感谢河南援疆医生”!

援疆干部、哈密市委副书记宋书杰说,自2010年中央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后,河南省确定郑州市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市,共派出援疆干部16名,同时郑州市承担短期支教任务,累计派出教师68人。一年多来,郑州市的援疆干部克服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跑遍了全市所有乡镇、牧场、矿山、街道社区以及市内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不折不扣抓好项目建设,共计在哈密市援建项目28个,投入资金3.8亿元,主要围绕民生,涉及富民安居、牧民搬迁、教育卫生等方面。扎扎实实搞好产业援疆,截至目前,共有14家河南企业在哈密市落地,投资总额将超过150亿元。产业援助已呈现“三多”局面,即来哈密考察洽谈的河南企业数量多,经贸合作签约项目多,落户哈密市的河南企业多。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援疆的作用,比如医疗队千里远行哈密地区开展的筛查先心儿童为主的大型送医公益活动。

宋书杰最后表示,下一步,郑州的援疆干部将一如既往抓好项目建设、产业援助、合作交流,唱响“报效祖国、奉献边疆”的主旋律,决不辜负郑州、哈密人民的期望。

记者 魏书杰 王继兵 马健 文/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