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认清差距、找准自信、明确责任、超2/2012-07/23/A12/20120723A12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双融入双承接助推新郑新崛起
坚定信心,超越发展,更大作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乘势而上勇担当 实干创新谋跨越
双融入双承接助推新郑新崛起
好想你股份有限公司。 晚报记者 廖谦 图

核心提示

按照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总体部署,新郑市将紧紧围绕“三大主体”工作,持续深入实施“融入大郑州、融入航空经济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的“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通过3至5年的努力,着力构筑两城、两市镇、52个新型社区的新型城乡体系,构建以商贸物流、食品烟草、生物医药为主,以富士康配套产业、高端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提升为辅的“三主三辅”产业体系,形成商贸物流区、新港产业集聚区、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区,薛店、辛店、郭店特色农民创业园和富士康机械制造、电子、光伏基地的“三区三园三基地+社区农民创业园”发展格局。

□记者 袁勇 高凯 通讯员 李磊 刘栓阳

本报讯 作为郑州都市区的重要组团卫星城市,新郑市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经济、区位、文化、产业等优势,持续深入实施“融入大郑州、融入航空经济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的“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新郑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担当更大重任。

谈及未来发展,新郑市委书记王广国满怀信心:“郑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对我们感触很大,一方面,通过对成都、长沙、合肥三个城市的考察学习,充分感受到三座城市在发展中彰显出的智慧、力量和后劲,特别是在战略性谋划、产业结构转型、产业规模扩张、产业品质和品牌提升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要走的路还很长;另一方面,郑州市委、市政府‘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信心之足、决心之大,令人鼓舞,倍感振奋。我们既要学习先进,认清差距,找准路径,又要科学谋划,勇于担当,全力突破。”

重谋划,明方向。按照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总体部署,新郑市将紧紧围绕“三大主体”工作,持续深入实施“融入大郑州、融入航空经济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的“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通过3至5年的努力,着力构筑两城、两市镇、52个新型社区的新型城乡体系,构建以商贸物流、食品烟草、生物医药为主,以富士康配套产业、高端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提升为辅的“三主三辅”产业体系,形成商贸物流区、新港产业集聚区、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区,薛店、辛店、郭店特色农民创业园和富士康机械制造、电子、光伏基地的“三区三园三基地+社区农民创业园”发展格局。

重实干,抓关键。围绕“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突出四项重点工作,迅速启动、迅速作为、迅速见效。一是抓好一个重大项目——华南城。主动承接郑州市区市场外迁转移,集中规划和建设一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着力打造华南城商贸物流集聚区。目前,总投资650亿元、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200万平方米的华南城项目正在全力推进,8月底前全面开工,五年全部建成,实现8万商户、30万人入住,带动服务业年均增速20%以上。二是抓好一项重点工作——新型社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领导分包、部门帮扶、社会参与,加快19个合村并城社区和3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8月底前争取开工建设16个新型社区,全年启动26个社区建设项目,3年实现52个新型社区全面启动,26个新型社区全部建成,50%以上农民搬入新居。三是抓好一个重要产业——食品烟草业。向主导产业和产业集聚区倾斜优惠政策、招商精力和有限资源,把食品烟草业作为主导产业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做好青岛啤酒、伊利固态奶、雪花啤酒、光明乳业、好想你工业园、雏鹰二期等项目的招引工作,争取今年8月底前全部签约,所有项目年内开工,力争3年内使食品烟草业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5年突破500亿元,努力把新郑建成河南省食品加工业基地。四是抓好一个工作推进机制——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网格化这个体现高效、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工作运行机制,把日常工作、阶段性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等全部融入这个平台之中,通过力量下沉,积极推行部门联合执法、联合督查,全面发现问题,彻底解决问题,努力实现工作标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工作方式向条块有机融合转变、工作重心向深入基层转变、工作落实向集中式督查转变。

重创新,强保障。要坚持不懈地创新理念,注重运作,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围绕“资金怎么筹”,通过银行贷款、BT及BOT运作、合资合作等方式,多渠道扩大融资,实现由“借钱、花钱”的投融资方式向“借钱、生钱、花钱”转变;围绕“瓶颈怎么破”,通过土地整理、拆旧建新,腾出8万多亩农村集体建设土地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围绕“民生怎么保”,通过认真落实“四确保、两壮大”等政策措施,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围绕“干部怎么用”,通过在一线工作、重点工作、中心工作中发现、历练、培养、使用干部,形成务实重干、敢干敢当、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