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认清差距、找准自信、明确责任、超2/2012-07/23/A13/20120723A13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深入实施“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科学发展中主动承接、善于运作,在务实发展中主动作为、勇于突破
新郑深入实施“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
环境优美的常刘中心社区。
常刘村民幸福的家庭生活。

核心提示

近年来,新郑市深入实施“融入大郑州、融入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的“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郑州都市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区。

记者 裴蕾 王军方

李萌/文 廖谦/图

1

居民搬新家感到很骄傲

一说起新型农村社区,在很多市民想来,也许就是简单的新楼房而已。而刚刚住进新郑市薛店镇常刘中心社区的居民可不这样认为。

“我们现在的房子有自来水、天然气、有线电视和宽带,这样的新家跟郑州市区的商品房只是位置上的差别。”村民刘中学告诉记者,他去年分到了14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彻底让他改变了以往农村人住的不如城市人的观念,“我们一样住的是大房子,还有自己的汽车,已经和城里人一样了”。

对于现在的新房,很多住在常刘中心社区的居民都觉得很骄傲。

常刘中心社区党支部书记常建伟说,目前常刘中心社区300户居民已入住一期楼房,新郑市坚持“四个城市化”要求,按照通路、水、电、气、有线电视、宽带,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连锁超市、文化活动室、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养老院、创业产业园“六通八有”的标准,完善了新型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提升。常刘中心社区小学、幼儿园已建成,今年秋季将开始招生。

另外,为满足村民的就业需求,新郑市也在积极联系食品加工、种植养殖等企业,安排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2

今年启动26个新型社区建设项目

新郑市围绕“四个合理”的要求,按距城区8公里、新市镇5公里及新社区3公里的标准,整合周边村庄,构筑两城、两市镇、52个新型社区的新型城乡体系。新型社区建设按每个社区5000~10000人的规模,加快19个合村并城社区和3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今年启动26个新型社区建设项目。

在社区建设上,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领导分包、部门帮扶、社会参与,采取政府代建、群众自建、村企联建等多种方式,按照“五不拆、五不批”的原则,严格程序,有序推进,确保社区按时建成、群众入住。

在群众权益保护上,认真落实“五优先、两重奖”和“四确保、两壮大”等政策措施,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以乡镇为单位出台一系列助农扶农政策,使农民进入社区后生活有保障、精神有寄托、就地城镇化。

3

建设交通发达的都市生活示范区

昨日,记者在郑新快速路新郑市郭店镇段看到,道路的总工程量已完成90%以上。该道路设计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全长30余公里,总投资20多亿元,建成后将极大缩短郑州南出口至新郑之间的通行时间。

除了郑新快速通道,新郑市还构建了107国道等直通郑州和航空港的“六纵五横”干道网、连接城乡的“三纵三横”辅道网,今年开工建设13条、155公里。

生态体系建设以16条道路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进行造林绿化,3年内新增林木、绿地面积3万亩;统筹推进薛店及孟庄红枣种植保护区和龙湖林果业基地建设,建设“一山一带两河两基地”的复合型生态功能区,3年内使区域环境承载力提升30%以上。

围绕龙湖宜居教育城组团起步区建设,加快中华路北延等交通道路建设,推进地铁2号线、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BRT公交线路延伸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3个商住项目,打造集教育培训、休闲居住、商业服务和交通转换为一体的都市生活示范区,3~5年人口达到25万。

4

产业体系逐步向现代化转移

红枣是新郑市食品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对3~5年后红枣产品和产业发展有着更详细的规划。

石聚彬说,好想你公司改变了人们“仨核桃俩枣”做不成生意的老观念,开创了中国红枣第一品牌——“好想你”。今后好想你公司将研发更多的红枣产品,使红枣产品成为市民餐桌上的“营养早餐”。

按照好想你公司长远发展规划,公司将建设中国红枣综合产业园,建立全产品加工核心区、加工集聚区、交易中心、测技术中心、旅游文化中心和古树保护区。届时,产业园将纳入100家红枣生产企业,在不改变原有生态环境、不改变农民原有枣树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带动周边3万~5万户农民进入产业园,并以此使每户农民每年增加2万~3万元的收入。

新郑市按郑州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构建以商贸物流、食品烟草、生物医药为主,以富士康配套产业、高端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提升为辅的产业体系,形成商贸物流区、新港产业集聚区、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区,薛店、辛店、郭店特色农民创业园和富士康机械制造、电子、光伏基地“三区三园三基地+社区农民创业园”的发展格局。

工业以创新促转型,3年内超百亿产业群由3个增加到5个,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在抓好其他产业基础上,把食品烟草业作为主导产业的重中之重,积极做好青岛啤酒、伊利固态奶、雪花啤酒、光明乳业、麦佳啤酒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3年食品烟草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5年突破500亿元。

服务业主动承接郑州市区市场外迁转移,集中规划和建设一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着力打造华南城商贸物流集聚区,已签约的华南城项目即将全面开工。

5

建立长效机制力促“四个转变”

建立健全以网格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工作标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把日常工作和阶段性中心工作全部融入网格化管理的平台中,把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落实到具体人、具体事,形成高效、科学、有序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

工作方式向条块有机融合转变。瞄准农村和社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继续做好重点领域矛盾问题的排查治理工作,积极推行部门联合执法,全面发现问题,彻底解决问题。

工作重心向深入基层转变。所有四大班子领导分包联系乡镇(街道)、牵头新型社区建设,所有村(社区)配备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第一支部书记,所有热点难点问题都有群众工作队驻村(社区)帮助解决,实现人员下沉常态化、解决问题经常化。

工作落实向集中式督查转变。将长效机制办公室设立为市委办常设机构,与市委督查室合署办公,对全市网格化管理架构体系、条块融合和运行情况、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将社会公共管理办公室设立为政府办常设机构,与市政府督查室合署办公,履行任务分解、综合协调、工作督导等职责职能,逐步形成“党委决策、政府落实,上下联动、条块融合,协调推进、督查奖惩”的工作运行机制。

书记谈感受

跳出河南看郑州,超越自我谋发展。新郑市委书记王广国说,这次成都、长沙、合肥三市一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3座城市发展的智慧、发展的力量、发展的后劲,更看到了自身在战略性谋划、产业结构转型、产业规模扩张、产业品质和品牌提升及巧于运作、勇于担当等方面的差距。

认真学习贯彻郑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既要学习先进,认清差距,又要科学谋划,找准路径。

“我们将紧紧围绕郑州市安排部署的‘三大主体’工作,结合新郑实际,突出抓好一个重大项目:华南城;抓好一项重点工作:新型社区建设;抓好一个重要产业:食品烟草业;抓好一个工作推进机制的完善提升:以网格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真正在统筹发展中主动融入、敢于担当,在科学发展中主动承接、善于运作,在务实发展中主动作为、勇于突破,努力开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局面,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王广国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