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 每天傍晚下班后,二七区小李庄社区居民李宝林,都会准时赶到社区活动中心锻炼半个小时,打打乒乓球,练练健身器材。锻炼完,回到自己三室两厅的家中,李宝林总喜欢透过客厅满溢阳光的窗户,眺望远处的风景。每逢此时,他的心情,总会无比舒畅。 “想想以前的小李庄村,楼挨楼、墙接墙,小胡同最多一两米宽,房间进不去光线,到处都是阴暗、脏乱。没想到,拆迁改造后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样的新型城镇化改造,真正受益的还是俺们老百姓。”李宝林激动地说。 在二七区,伴随着城区面貌的巨大变化,普通居民的幸福感也在日益提升。记者 王菁 裴蕾/文 马健/图 关键词 发展机遇 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率先发展 “二七区在正确认识差距的同时,也理性地看到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二七区委书记蔡红如是说。 摆在二七区面前的,究竟有哪些发展机遇?蔡红逐一列举。 一是发展政策更加有利。在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的大背景下,作为省会中心城区,二七区在选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提档升级等方面,有着前所未有的政策优势。 二是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近两年来,二七区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为全区未来发展置换出1500万平方米体量的发展空间。今年以来,“两环十七放射”及市域快速通道绿化提升工程,完成拆迁316万平方米。这些,都为未来二七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是发展资源得天独厚。二七辖区有10万亩生态涵养林、30里樱桃沟、2.2万亩葡萄园、6000亩龙西湖水面、4200亩郑州树木园;良好的红色文化、商文化、传统文化及生态资源,为加快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抓好行政效能建设,全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二七区招名商、招大商、招强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五是发展氛围愈加浓厚。近年来,历经项目建设、拆迁安置等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二七区练就了一支讲大局、肯吃苦、善攻坚、重实干的干部队伍。 “未来发展中,抢抓住大好发展机遇的二七区,定能积极作为,率先发展。”蔡红说。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区 走进二七区佛岗新居社区,一栋栋高楼鳞次栉比,小区内花草遍地,树木葱茏,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漂亮的幼儿园、小学、社区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站应有尽有。茂密的树荫下,老人们聚在一起唠嗑,孩子们在楼前玩耍嬉闹,场面温馨和谐。 社区居民,70岁的李老麦,正在楼下和邻居说话。“以前可不是这样,”李老麦说,村里实施改造前,村民的生活环境很不好,各种配套设施都没有,街道窄得根本无法通车,垃圾遍地,根本没有绿化。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垃圾有专人收集,社区有小学和幼儿园,娃娃们上学也不用愁了……”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的脸上乐开了花。 对于佛岗村的变化,京广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荆体伟深有感触。据他介绍,佛岗新居项目是二七区城中村改造样板工程,计划总投资约46亿元,整体规划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其中拆迁安置房及村集体用房约45万平方米,幼儿园、中小学、医院、商业广场、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运动设施等,一应俱全。荆体伟说,目前二期2000多套高层住宅已经建成正在分配中,三期安置房也正在加快施工中。 据了解,佛岗新居项目的逐步建设,对整个郑州南部城区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建成后,这里将是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区。 打好“四大战役”,二七区新型城镇化要有“大动作” 年初,二七区先后数次召开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会,确定了打好中心城区“复兴仗”、二七生态文化新城核心区“攻坚仗”、马寨产业集聚区“晋级仗”、二七生态文化新城拓展区“开篇仗”四大战役,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打好中心城区“复兴仗”。全面启动三环内全部城中村和旧城改造项目,确保实现“四大目标”:完成所有项目控规、修规编制报批,确保1500亩开发用地挂牌,开工建设600万平方米安置房和商品房,实现全区2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前,已实现4个项目控规、两个项目修规批复,冯庄、小李庄、中投汇金城380亩土地挂牌,开工建设80万平方米安置房和商品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 打好二七生态文化新城核心区“攻坚仗”。将6.1平方公里的二七生态文化新城核心区,作为全区实践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完成“打通两条路、拆迁4个村、开工8个项目、融资20个亿”的攻坚任务。目前,占地约3000亩的郑州CSD国际时尚商贸中心项目,控规初步完成。地处组团核心区的南岗刘村率先动迁,为大项目建设腾出土地上千亩。 打好马寨产业集聚区“晋级仗”。利用好马寨产业集聚区生态、区位、交通和食品产业基础优势,实现集聚区由单一的工业区,向“产城一体、二三并重、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区转型晋级。区财政注入亿元资金,马寨工业园区管委会建设开发公司融资两个亿,加快集聚区项目及设施建设步伐。 打好二七生态文化新城拓展区“开篇仗”。以争办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加快做好约8平方公里的滨湖新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完善、招商引资等工作,为滨湖新城的有序开发夯实基础。发挥拓展区生态、交通优势,将其逐步打造成为合村并城安置示范区。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将95%以上问题解决在社区 靳利敏,二七区建中街街道办事处康复社区副主任,社区计生工作负责人,也是社区第三网格的网格长。她乐观开朗,工作积极,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她“小靳”。 自从当上社区第三网格长,她就经常接到康复前街2号院居民的电话,反映院内路面黄土裸露,院内没有路灯等问题。 身为网格长,就必须为居民排忧解难。她找到社区书记、主任进行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她和社区书记、主任一起,多次来到楼院所属铁路房建部门进行协商,以社区名义,向铁路部门提交了整改报告,并附上30位居民代表的集体签名。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铁路部门的领导终于答应对康复前街2号院进行改造。 目前,对康复前街2号院的改造正在保质保量施工中。想到即将告别的黄土路、晚上明亮的路灯,院内居民高兴,社区领导高兴,作为网格长的靳利敏更高兴。 像小靳这样,不辞辛苦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网格长,在二七区还有很多。 截至目前,二七区已划分一级网格15个,二级网格173个,三级网格1077个,140多名副科级干部任职村(社区)第一书记,并选定工作能力强、热心群众事务、在群众中威望高口碑好的1077个先进分子担任网格长。通过全面建立网格化,实现了职能部门的有效协调和联动,杜绝了“看得见但管不了,管得了但看不见”等“合理扯皮”问题。 “我们要通过网格化管理,努力将95%以上的问题解决在村(社区)层面。”蔡红表示。 书记谈感受: 这次随郑州市党政代表团到成都、长沙、合肥学习考察,时间短、触动大、收获多,有新感受、新启发,对郑州发展更有信心。 三个城市在作规划、谋产业、抓项目等方面,理念新、措施实、服务优、效率高。 一是抓产业的魄力强。注重引进大项目、强项目、名项目,吸引了一批投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项目入驻。站在产业高端、民生前沿,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比如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2011年迈入“千亿工业园区”;成都传化物流基地,2011年上交利税近亿元。 二是抓项目的力度大。服务项目意识强、办法多、效率高,有效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降低了发展成本。 三是抓环境的措施硬。无论是选商引资、项目推进,还是园区建设,他们在规划、土地、融资、政策优惠以及推进机制等方面,都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优化了地方发展环境,促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是抓内涵的意识强。特别是在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城市品质的锻造,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不仅重塑了城市形象,更提升了城市品质。 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我们在发展理念、发展态势、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提升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这次学习考察情况,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找差距、找不足、找办法,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全区发展的具体行动,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七区委书记蔡红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