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2/2012-07/28/A07/20120728A07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宜居宜业宜游,惠济区开启城市“慢享生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破传统城市建设理念 谋划区域新发展
宜居宜业宜游,惠济区开启城市“慢享生活”
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和网格长每天到辖区走家串户。

核心提示

这是一条极其别致的路。道路两侧绿树成荫,特有的休闲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处休闲长凳,过往行人欣赏沿途美景之余,还可在此休憩。不远处,一对撑着小花伞的恋人携手而行,不时有几声清脆的鸟鸣声增添情意,画面美如斯。这就是郑州市惠济区天河路一景。

惠济区有着距离市区最近的自然山体——邙山,又濒临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山、水、城、林交相辉映,构成了“人在林中走、车在绿中行”的天然大森林、大氧吧,被称之为省会的“绿肺”,郑州居民休闲、度假、居住的首选地。不久之后,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河田园新区将在这里完美呈现,“慢享生活”在此精彩开启。

记者 姚辉常 裴蕾 董艳竹/文 廖谦/图

1

“慢享小镇”里,休闲场所近在眼前

花园口镇合村并城项目在中州大道以东、贾鲁河以北、索须河以南区域内,涉及京水、大庙两个行政村,以及祥云寺行政村所属东岗自然村。

花园口镇在推进合村并城项目过程中,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修建道路管网、公园绿化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及市政公用设施等。该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目前正在与红星美凯龙、大商集团等进行前期招商洽谈,集中规划建设高端专业市场。花园口镇镇长王东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项目建设周期为3~5年,力争“一年完成拆迁,两年出形象,三年成规模,五年基本建成”。

“现在镇里连一所公办幼儿园都没有,村里中小学教学质量也不高。”大庙村村民李红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刚满一岁,她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到公办幼儿园上学。

为提高全镇人的生活品质,让镇里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王东亮说,目前花园口镇的各项生活配套设施已全部涵盖于规划中。项目区域配套建设高中、初中、小学共10所,幼儿园20所,综合性医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社区卫生站11所,敬老院1所,公共交通场站2处,停车场6个,垃圾转运站2个,大型商业物流区2个,商业网点6个,综合体育活动中心1所,文化活动中心5处,文化活动站11个,新增绿地近50万平方米。

“安置区就是居住区,家门口就能让村民有工作,孩子能在好的学校读书,老人有养老院可住,年轻人能逛街购物。安置区专门建立停车场、娱乐广场,还有新增公共绿地。我们会努力把花园口镇建设成首个‘慢享小镇’,让村民不仅享受到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更有近在身边的休闲惬意场所。”王东亮说。

“建设滨河田园新区,关键是秉持慢享理念。在北四环以北、索须河以北、黄河休闲带周边规划建设‘慢享小镇’,吸引市民休闲观光,同时配套发展相关产业。”惠济区委书记常继红介绍,惠济区将做好“三网”建设。一是水网,加快东风渠与索须河水面等3个共计6100亩连片水域开挖,实现“三带、三湖”,实现水清、水美、水通、岸绿。二是绿网,着力打造森林围城、廊道连城、庄园靓城、景区美城,点、线、面一体的绿网系统,打造郑州北部绿色大氧吧。三是路网,按照“地型微起伏、公交进港湾、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的要求,启动8纵8横主干路网和50个道路建设项目,实现辖区路路畅通,绿道系统全域连通。

惠济区同时抓好“慢享城区”起步区建设。依托古荥古汉文化和花园口黄河文化,挖掘沿黄资源,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打造“两镇(古荥镇、花园口镇)一带(大运河以北滨黄河区域)”的“慢享生活”试点。逐步启动9个村合并拆迁工作,将11平方公里城市次中心规划区域建成产业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片区。打造集黄河文化、生态展示、生态渔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带。

2

瞄准“五个百亿”,大手笔谋划特色产业

7月24日下午3时40分,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新工业园食品加工厂房内,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外事办副主任魏红娜告诉记者,目前新工业园区单层冷库、原料库、汤圆和水饺车间均已投入使用,产能已达6万吨;全亚洲最大的立体冷库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该冷库每日吞吐量5800吨、库存量为2.2万吨;研发中心及配套辅助建筑设施已建成;第三、第四速冻食品加工车间正在建设中。

据了解,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新工业园区,主要建设的是速冻食品加工车间、冷藏物流配送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食品安全信息体系、集团办公大楼等。项目计划投资8亿多元,投产后可年产速冻食品50万吨,产值45亿元,利税3亿元,消化初级农副产品20万吨,安排1万余人就业。

“结合惠济区区情,我们要重点谋划休闲商业、会议休闲、文化创意、规划设计、商贸物流等五个百亿产业群,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打造河南省高端服务业发展先导区。”常继红说。

谈及未来发展,常继红表示,惠济区一要做强高端服务业。着力打造休闲商业、文化创意、规划设计、商贸物流等高端服务业百亿产业群,建设河南省高端服务业先导区。二要做精都市农业。坚持一产三产融合发展,抓好总投资73.4亿元的60个都市农业项目,大力实施“282030”工程,建成3万亩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示范区2个,3000亩以上的蔬菜、花卉、水产等集聚区8个,500亩特色产业园20个,推进生态建设工程30个,争创国家级生态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三要做优生态型工业。依托三全、思念,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到2014年,速冻食品年产值突破120亿元,国内占有率50%以上,打造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和中式快餐研发、生产、流通基地。

3

网格化管理让辖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7月24日上午11时30分,刘寨综合市场开始热闹起来,一家馒头店门前人头攒动,顾客不断。

“给我拿几个咸花卷儿,要刚出笼的。”馒头店的“熟客”刘女士说,以前这家馒头店用的是自制锅炉,看着很不卫生,店面灰尘大,噪音也不小。现在换了新锅炉,馒头店变得整洁漂亮,噪音也没了。

原来,刘寨街道全面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后,网格长徐淑英对市场商户逐个排查,发现这家馍店用的是自制高压锅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个自制锅炉除了不安全、污染环境外,晚上也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徐淑英说,发现问题后她马上上报,由质监局牵头,综合执法中心配合,对这个自制锅炉进行依法查封和切割,并帮助商户安装了环保锅炉,同时将商户室内普通电线换成锅炉专用线。

“通过网格化管理,辖区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疑难杂症得到了解决。”刘寨街道办事处副书记弓育红说,通过“三级网格为民服务中发现问题上报”和“巡查中队在昼夜巡查中发现问题并解决”的“双回路”工作模式,目前排查重点领域及社情民意问题1534个,已办结1260个。同时加大对辖区城市管理提升13项重点问题的集中整治,使脏、乱、差的无主管楼院及老旧小区,变成灯明、路平、水通、安全、卫生的宜居小区。

常继红表示,切实抓好网格化管理,惠济区的整体思路是“一年见成效、两年出实效、三年成长效”。“一年见成效”,即在2012年,重点做好网格化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建设,对发现的问题分类对待,年底7个领域突出问题解决90%以上。同时,在深化条块融合、加快20项问题化解、打造标准化路段等方面下工夫,通过网格把应尽责的公职人员“网”在格内,确保规范运行。“两年出实效”,即在2013年为网格化管理“扩容”,在助推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将统战、武装、工青妇等党群口纳入网格,为推进中心工作提供保障。“三年成长效”,即在2014年,建立管理精细化、责任明确化、手段信息化、运行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网格管理新模式,实现与政府职责落实的常态融合,探索一条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的长效机制。

书记谈感受

这次随市考察团赴长沙、合肥、成都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这些地区无论是理念取向、发展速度还是规划档次,都让我内心感受到巨大震撼和冲击。其规划、建设水平之高,尤其令我感到钦佩。回来后,认真总结,对照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找准自身的定位,也更看清了自身存在的差距。下一步,惠济区要积极吸纳、借鉴长沙等地的先进经验,以“田园城区,慢享生活”为理念,以“三大主体”工作为统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找准定位,在郑州都市区中谋赶超,用不同于其他区的发展方式,把惠济区建设成人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河田园新区。

抓住惠济区独有优势,打破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传统的产业发展理念,谋划区域发展。要树立不追求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向自然生态、休闲旅游、高端服务、高端社区方向发展的理念,打造市民休闲、旅游、居住的首选地,用“慢享城市”的理念来策划惠济区的发展。

——惠济区委书记 常继红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