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席记者 郭韬略 伦敦报道 来之前还专门记了一下伦敦的绿化率是多少,有多少个公园什么的,是专门为写稿子做准备。但我天生对数字不敏感,加上近来事儿多,记忆力下降,没几天的工夫就记不得了。其实真正写稿子时发现,数字虽然精确但不足以描述感受,用“无处不在”就足够直观地形容伦敦可爱的绿地了。 我们住的宿舍楼对面就是一大片绿草地,大部分被用来当做网球场地,场边是几棵三个人合抱都抱过来的大树,每天一出门就有这么养眼的景观,至少能让心情好很多。从威斯敏斯特地铁站出来,到我们常去的新闻中心,有三四百米的距离,这么一段路上,就有三块街心公园。 让人眼馋的不仅仅是绿草如茵、青翠欲滴的小广场,更有广场上的那些人。伦敦气候多变,尤其多雨,所以伦敦人对阳光尤其贪婪,前两天天气晴朗,这些广场上的人就更多。或三五成群,或一人独处,或躺或坐,千姿百态。还有人干脆脱了上衣,光了膀子充分享受日光浴。也就是说,这里的绿草地不光具备观赏的功能,更有强大的实用功能。 这就让我们这些看惯了“小草很可爱,请不要伤害”,“青青小草,踏之何忍?”乃至“请勿践踏,违者罚款”之类宣传语的人感情相当复杂,先是惊讶,后是担心,再是羡慕。当我终于忍不住找个当地人问“你们为什么能这样到草地上”时,话一出口就又后悔了,因为从对方的表情就知道,这又是一个“傻问题”。果然,人家很诧异地说:“为什么不能踩啊?要是不能踩,为什么还要种它们啊。”后来,我们也尝试着从技术角度分析,兴许和伦敦海洋性气候、雨水充足有关,这样草就容易成活,护理起来没那么麻烦。对不对的不知道,但有空一定要去绿地上踩一踩坐一坐躺一躺的想法便像疯草一样在心里长了出来。 昨天早上去大本钟,原本以为这样的活动一定会是交通管制戒备森严,因为出门的时间比计划的稍微晚了一些,一路上心里还打鼓担心被挡在外围。但事实又一次颠覆了我的习惯性思维,广场上除了人多了一些,一切如常,甚至连个警察的影子都看不见。绿地上不光有人,还横七竖八躺了好些自行车,这么轻松的氛围倒也难得,干脆一屁股坐到了草地上好好享受一番,只是因为早上下了一点儿小雨,才没敢放肆地平躺在上面。 那样的感觉真的很好,只可惜太短暂。回来写稿子的路上,碰上了一位华人大姐,她1998年移民到加拿大,现在是渥太华的一名公务员,利用假期出来旅游,却并不是冲着奥运会来的伦敦。“孩子大了,我也轻松了,得抓紧时间好好玩儿玩儿,准备在欧洲待上6个星期,奥运会就不看了,也没票,明天就去苏格兰。”说完大姐健步离开,只剩下我们冲着人家潇洒的背影直吞口水。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