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核心提示 盛夏时分,蓝天白云下,花丛树荫间,浓浓的绿意犹如一抹夏日的清凉,沁人心脾。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商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盛夏的上街依旧“热闹”。 数百年前,上街就开始繁华,扼东西官驿,挟汜水渡口,为南北通道之要隘,为西出虎牢关重要门户,曾为明清时期汜水的十大集镇之一。 作为传统的铝工业基地,素有“铝都”之美誉的上街,一直在积极谋求转型之路——“产业高地、通航基地、职教新城、运动之都”——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幸福上街的华美乐章已开始奏响。 记者 邓红超 王战龙 裴蕾 通讯员 穆文涛 文/图 率先“城乡一元化、全域城市化” 社区内绿意盎然,休息纳凉的亭阁楼榭正在修建,盛夏的午后,一辆公交车穿社区中心而过,携家带口的人们坐上车奔向区中心。 五云中心社区主要集中安置上街区柏庙村、冯沟村和山区异地搬迁安置的西林子、东林子等,共7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7438口人。现已有南部山区5个行政村1181户村民搬进了新家。 在不久之前,村民还分散居住在南部山区,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下山人骑车,上山车骑人”,一些老人们已多年未曾“进城”。 而现在,社区紧邻的道路上,两班公交车穿梭往返,10分钟就可以抵达区中心的繁华地段。 曾经贫瘠的土地已经被流转,规划建设为生态农业体验园、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观赏花卉种植基地等。这里未来将是一个集农业观光、采摘及青少年教育实践为一体的田园风光旅游休闲场所。 谈及生活的变化,社区工作人员举了一个小例子:老寨河村8年没有办过一场喜事,而在入社区的第一年就办了4起。 五云中心社区仅是上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未来三年,上街区将坚持“城乡一元化、全域城市化”的理念,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据了解,今年以来,围绕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上街区投入资金3亿多元,共拆迁10条道路两侧附属物30万平方米,绿化150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超额完成生态廊道建设任务;30个行政村中,21个行政村已完成或启动四类社区建设,拆建率达到70%。 以四类社区建设为例,年底前,将启动17个村的拆迁和安置区建设,到2013年完成全部合村并城拆迁工作,2014年完成所有安置区的建设。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就业结构、消费方式“四个城市化”。 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310国道的北边,则是上街产业园聚集区,在河南华泰特种电缆有限公司车间内,各色特种电缆经由流水线后,整装待发。 作为省发改委列批的2012年第一批河南省重点项目,河南华泰特种电缆有限公司年产348000km特种电缆项目总投资5.6亿元,设计产能50亿元,建设周期为5年,其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6月顺利竣工,去年实现产值逾10亿元。二期工程占地200亩,其中规划建设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竣工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其实,上街最早出名是因为“铝”。1957年11月,依据河南铝矿资源丰富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其为我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 数年前,上、下班时分,身着统一制服的人们浩浩荡荡穿城而过,蔚为壮观,曾是独属于上街的一道风景。 作为国内最早的以铝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型城区,上街区一直在谋求产业的突破、转型、升级之路。 上街区区长宋洁介绍,2012年,该区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通航、家居、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全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比如,加快建设总投资60亿元的华泰输配电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惰性电极产业化,积极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雄塑新型管材生产项目;依托中铝郑州企业生产研发优势,促进氧化铝产品向高档陶瓷、精瓷、超细微粉等高端产品转型,实现铝工业整体转型升级。 到2014年,装备制造、绿色新材料、铝工业三个园区销售收入突破480亿元,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铝都”创造新辉煌,幸福上街容颜渐显 那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式建筑见证了上街作为“铝都”的创建与辉煌。 社区的楼上,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一老先生的带领下,写着稚嫩的毛笔字;社区内,一群戴着红袖箍的老头老太太们认真地巡视着每个角落。 舞蹈队、合唱队、老年模特队,多种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志愿者。”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朝阳社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基础设施落后,未封闭,小学、中学、幼儿园均在辖区内,人员流动大,治安防范难。 结合网格化管理,社区创造性地提出了“网格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每个志愿者都有一张积分兑换物品卡,参加一次志愿活动积一分,相当于一元钱。每季度进行一次积分考核,以积分多少到社区内的兑换物品站进行等量兑换,然后将兑换物品送到帮扶对象家中。 据了解,上街区创新实施“三分六定”条块融合网格化管理,目前已建立三级网格共390个,下沉公职人员1931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19人,志愿者1600余人,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无缝隙”;共发现问题1200个,及时处理1124个,处置率达94%,有效化解了一批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沿途的广场上人头攒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人们翩翩起舞,幸福上街的华章再次奏响。 书记谈感受 这次成都、长沙、合肥之行,感触很深。一是压力大,这些地方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干部思想的解放,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在理念、产业结构、运行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二是信心足,郑州市已全面启动各项工作,并在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上进一步确立了“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工作站位和“三大主体”工作,明确了各县(市)区的发展重点,同时成立7个推进领导组,全面铺开网格化管理工作,进一步保障了经济、民生等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的决心和气魄。三是责任重,上街区作为郑州西部新城区的重要支撑,已经确立了打造以休、教、居、业为一体的RBD——即郑州都市区生态休闲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承担着通航、家居、装备制造及新材料的产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要快节奏推进拆迁绿化、路网构建、合村并城、组团起步区、旧城改造等五方面建设,在城乡一元上求率先;要大气魄建设中原通航门户,高定位打造千亿级家居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以通航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上求突破;要以幸福上街建设为终极目标,促进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网格化管理上求创新,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努力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做示范、争当排头兵,以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领先郑州都市区建设。 上街区委书记 黄卿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