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文化产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圆融儒、释、道
超迈瓶、罐、碗
再造钧、汝、官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真正的陶瓷艺术得不到足够的尊重
批量的复制、粗制滥造竟然大行其道,实在让人痛心
圆融儒、释、道
超迈瓶、罐、碗
再造钧、汝、官
李明的作品就像他的人一样憨、笨、拙
他要从“憨”里面找精神,从“笨”里面找力量,从“拙”里面找灵气

真正的陶瓷艺术得不到足够的尊重

批量的复制、粗制滥造竟然大行其道,实在让人痛心

圆融儒、释、道

超迈瓶、罐、碗

再造钧、汝、官

李明的作品就像他的人一样憨、笨、拙

他要从“憨”里面找精神,从“笨”里面找力量,从“拙”里面找灵气

采访李明之前,从图片上看了不少他的作品,与以往看到的钧瓷大不相同,造型别出心裁,釉色多变流畅,形神高度融合,个个卓尔不凡。待来到“自在堂”,欣赏到射灯照耀下的原作,只剩下两个字“震惊”。不同釉色与不同造型的完美结合,赋予钧瓷的不仅仅是生命,更是灵魂,尤其是他的达摩系列,让人心灵顿时澄静清明。

躬身“自在堂”,孤独面壁,圆融儒、释、道,超迈瓶、罐、碗,再造钧、汝、官,作为名窑故地的陶艺家,李明说,他诚惶诚恐地敬畏先人,废寝忘食地创新陶瓷的造型。

“‘唐八百,宋三千’,赞的是宋代陶瓷造型蓬勃、旺盛的创造力量。然而,当下我们说起宋代,挂在嘴边的,也总是汝窑静谧的青,钧窑跳动的红,官窑厚重的纹。然而,宋代陶瓷之所以登峰造极,是因为釉色美奂,也因为造型美轮。倘若只停留在釉色的追求上,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就很难诞生。”

对于创作,李明本人考虑得很是自然单纯:“我期望,大家看到我的东西,会说这就是我李明的作品。我努力将这个时代新的创造留给历史。”记者 苏瑜

沉淀多年 厚积薄发

2008年秋,“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钟馗打鬼》系列八件惊艳四座,一举获得金奖。创作者李明,无异于河南现代陶艺队伍里跃出的一匹黑马,备受关注。谁也没有想到,其开始陶艺创作不过一年的时间。

“这么多年,你虽然没有动手做,但心里一直在做。”中国陶瓷教育家、中国陶艺泰斗周国桢教授如是鼓励李明。1978年,李明以河南省“素描冠军”的骄人成绩入读中国陶艺界权威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幸运地成为周国桢的高徒。可是4年后,以优异成绩走出校门的李明却没有像他的师友期望的那样在陶艺界大显身手,而是成为了一名警察。13年后,李明又随命运的车轮前行,调入河南电视台成为一名记者。

前后一晃,20多年过去了。2007年,李明来到景德镇,在周国桢的陶艺工作室重新抓起了泥巴。“重操旧业,为时不晚。”简简单单八个字,道尽了周国桢大师看到李明回归陶艺界的欣喜。

“除却专业,这么多年来从事的职业,也让我受益颇多。”李明扭头望着不远处的《达摩哺雀尊》,“社会这所大学教会了我理性,而已经跟我生命融为一体的艺术是感性的,两者多年来不断碰撞所积淀出来的东西,让我有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构思。”

李明没有提及的,还有他的父亲。李明的父亲李智是位画家,童年的李明在父亲的艺术熏陶下,对色彩、形象有着天然的敏感。而身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郑州画院前院长的李智乃嵩山少林寺首任禅画大师,李明受父亲影响的,除了绘画技艺,当然还有禅宗的思想。

“回归艺术,也圆了父亲对我的期待,算是一种大孝吧。”李明积蓄20多年的力量正在爆发,处于创作激情期的他近两三年都无个展计划,只愿在父亲八十大寿那年,与父亲合办一场与众不同的绘画雕塑展。

与古为新 光景常新

“五大名窑,河南独占其三,而且汝窑、钧窑、官窑的崇高地位与卓越成就,似乎定窑、哥窑也只有追赶的份儿。”李明认为,这是河南陶艺家之大幸,也是河南陶艺家之大不幸。“汝、钧、官的釉色是永恒的遗产,而当代的伟大作品永远有赖于造型的创新。不能总是出戟尊、玉壶春什么的。”

回归陶艺后,李明首先想到的就是神垕,就是钧瓷。1982年毕业前夕,李明曾到神垕当时的钧瓷一厂毕业创作3个月,结识了许多钧瓷界的老师和朋友,其中就有当时正值盛年的晋佩章、刘富安大师。在“不务正业”的20多年间,钧瓷仍令他魂牵梦萦。李明认为,钧瓷之所以被誉为最优秀的大宋皇家御瓷,生命力之所以蓬勃旺盛,历经千年而不衰,不在于钧瓷的器形,而在于钧瓷独特的窑变釉色。所以,他的陶艺作品如果与钧釉结合,就会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这才是李明独有的而不是王明、赵明的东西。

“我称之为‘艺术加科技’。这也是我的母校景德镇陶瓷学院提倡的,艺术在前面,造型、创新、艺术想像、艺术设计是主要的,釉色等是为你的作品服务的。”

河南省文联主席马国强在评价李明的作品时如是说:“李明的作品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大概缘于他巧妙地将几种对比手法融汇其中:面部手部的写实与形体的团块夸张写意的对比,胡须的枯涩与服饰光润的对比,窑变的华丽与泥胎本色的对比。这些对比使李明的这批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工艺钧瓷而更接近于艺术原创。”

突破困惑 明晨大器

“我现在所有的作品,远没有达到我所追求的极致境界。但我很有感觉,艺术方向非常明晰。我首先要把钧窑进行到底,天青、粉青的汝窑温润如玉,官窑冰裂、金丝铁线厚重霸气,萦怀在心,常常挂念。”

“中原可塑的题材太多了,除了目前比较倾心的禅、儒、道,还想做大医系列,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都是代表性人物。创作冲动逼得我总是晚睡早起。周老师称我现在是爆发期,我也想抓紧这个时期,多创作。”李明每天都要创作十几个小时,很是辛苦。他的胳膊和手指因为拉坯过频而受伤——交感神经紊乱,他说自己就像一个知天命的苦行僧,在陶艺的世界里不断修行。在不断的突破与创新之中,他得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快乐。

“很多困惑,充满激情。”李明用此话来形容现在的状态。正因为有困惑,才会有突破,有了突破才会有提升,提升之后又产生新的困惑,所以,他处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作品出新很快,其中不乏他收藏起来、秘不示人的精品。

“明晨大器”,是2010年农历正月十五周国桢教授给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提出的希望,已80多岁高龄的周老急切盼望李明创作出稀世大器。其实,不管是大学里的李明,还是现在声誉在外的李明,他的艺术造诣一直都是让人叹服的。要是只为钱,他本可以过得很轻松,在景德镇,有艺术瓷经营商看上了他的达摩、钟馗等作品,后托人约见,以做一个造型数万元的价格相邀,希望他能留在景德镇合作。“不了,我要做的是河南厚重的中原文化。我要把中国‘钧、汝、官’做下去。”李明回答。

“真正的陶瓷艺术得不到足够的尊重,批量的复制、粗制滥造竟然大行其道,实在让人痛心!”李明说起现在河南乃至全国的陶艺市场,很是焦急。当然,艺术价值、市场价值并不是矛与盾。李明以创新性、文化性、艺术性、工艺性、地域性五个标准衡量他每一件作品的得失成败。

“我相信,好的艺术作品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也一定能够在市场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当前的状况,所幸的是这条赓续传承、创新求精的路上不只有我一个人,已经有不少人加入了进来。”正如其恩师期待的那样,也许就在“明晨”,李明即可做出独树一帜的警醒、启悟时代的完美作品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