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家长除了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或补习班外,还有许多选择让孩子的暑假过得有意义。其实,知识不仅仅在书本,更多地在书外,在孩子的脚下,在孩子的眼睛里,在孩子的心里。最终,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中。 记者 唐善普 下乡 享受亲情多交朋友,体验城乡差异 每到暑假,李女士就会把儿子贝贝送到乡下姥姥家,今年学校一放假,她就把孩子送走了。孩子在姥姥家高高兴兴玩了近20天后,已回到了郑州。 贝贝下学期上四年级。孩子放假了,大人又得上班,让他一个人玩又不放心,把他关在家里,又担心会出现孤独、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正好,乡下的姥姥来电话说想外孙了。就把儿子送走了。”李女士认为,把孩子送到乡下,亲戚看管也放心,乡下同龄的孩子多,一起玩,也可多交些朋友,体验城乡的差异。 随机采访的9位家长,有6个是这样做的。殷先生上初中的儿子,从三年级开始,暑期一年在奶奶家,一年在姥姥家,每次都玩一至两周。他认为让孩子从城市到农村,换个环境,认识了不少在城市里学不到的植物等知识,孩子特别感兴趣。“让他从小培养学着干点农活,也有好处,现在孩子的衣服,寝室卫生都是自己做的。” 心理学家汪先生提醒家长,把孩子送到另外一个地方,一定在事先与孩子沟通到位,不能让孩子以为父母“不要他了”,产生心理问题。家长要每天抽出时间给孩子打打电话,聊聊天。让孩子多交朋友,感受不一样的亲情、友情;体会劳作的不易,学会自立。 上网 “约法三章”就不怕不怕不怕啦 相对于报补习班,暑假上网是许多学生“最自觉”的选择。 家住国基路的章言(化名)今年上初一,他的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网上空间。“写写心情,传张照片,特爽。”暑期,他上网的时间一般在每天3小时,看新闻、看书,打打游戏。 章言的父亲是语文教师。“不让孩子接触电脑不可能,光禁止也不行。我就跟孩子和学生‘约法三章’,每天上网的时间、内容等。”他认为,对孩子上网要引导,堵解决不了问题。他向学生布置了一些任务:新闻摘要、热点评谈、游戏感悟、交流心得等。 另外,他还建立了班级QQ群,交流各自的暑假生活,也可向老师请教问题。上传出游照片分享,同学都很积极。 姜先生也是支持孩子上网的“开明家长”,他与孩子约定了上网的时间;不上不良网站;在不上网时要学习、锻炼身体等;发现违反约定,缩短上网时间或取消上网。“孩子在网上能学到不少东西,关键在家长如何利用。” 探秘 到博物馆感受文明的脚步 想感受河南文明的脚步吗?想探索科学的神奇吗?想品味都市休闲新生活吗?暑期不妨到博物馆感受中原文明的脚步,在科技馆探索科学的神秘,进植物园看热带植物展。体验从石器时代的远古到现代的繁华生活,来次时空穿越。 郑州为什么叫商都?远古人是怎样煮食物的?中原文明的发展脉络有哪些……到博物馆就能找到答案了。 在涵盖自然、声学、光学、数学、电磁等几十个门类的科技馆里,你能欣赏到自己“怒发冲冠”模样,可以瞬间成为“刘谦”式让人惊叹的魔术师。你还能知道天空为什么是蓝色?晚霞为何红似火?能用自己的左手跟左手握手…… 也可到郑州植物园看看。见识一下芒果、桂圆、咖啡、红豆、香蕉……25米高的“巨树”、“独木成林”、“绞杀”、“一帘幽梦”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奇木异树。“看,‘见血封喉’树。”真想不到,这棵高高细细、树干和叶看起来都很普通的树,就是世上最毒的“见血封喉”树。剧毒的树液溅进伤口,动物就会死亡。 暑期,家长要鼓励孩子出来走一走,熟悉居住的城市,了解生养他的土地的变迁历史:沿商都古城墙走一走,仿佛听到远古的足音;找一找郑州近年的城市坐标,能感受到郑州巨大的变化……知识不仅仅在书本,更多地在书外,在孩子的脚下,在孩子的眼睛里,在孩子的心里。最终,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中。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