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句顶一万句》兄妹篇昨日首发 本报记者连线刘震云: 写作的脑袋可以 起书名的脑袋一般 《我不是潘金莲》这个名儿 倒可以让人一亮、一乐 去年斩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兄妹篇面世了,昨日,知名作家刘震云携最新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在北京举行了新书首发仪式,著名评论家雷达、张颐武、白烨等均亲临现场助阵。本报记者昨日下午连线刘震云,刘震云一听到“郑州晚报”四个字,激动地一连串说了几个问好:向家乡,向郑州,向整个河南省读者问好!并叮嘱记者一定要带到。记者 尚新娇 谈书名:“写作的脑袋可以,起书名的脑袋一般” 当问及为什么起这么一个另类的名字?刘震云说:“我的小说题目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另类,接受起来可能需要一个时间段,证明起得不是特别好,说明写作与起题目的脑袋是两个脑袋,我写作的脑袋可以,起书名的脑袋一般。不过,我作品的名字如《一地鸡毛》,后来叫得多了差不多当成一个成语。《一句顶一万句》有点生猛,但慢慢读者也习惯了。与其说《我不是潘金莲》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不如说是兄妹篇,前篇的主人公是男的,新书的主人公是女的。新书的名字起码有两点好处,让人眼前一亮,一乐。” “起名字讲究深入浅出,内容要深入,标题要浅出。”刘震云总结道。 谈兄妹篇:“一个是想说一句话,一个是想纠正一句话” “《一句顶一万句》从一开始到结束,故事人物都是在路上,《我不是潘金莲》也是在路上,相同之处都是‘公路小说’。”刘震云如此对比,“《一句顶一万句》想在人群中找到一个人说出一句话,《我不是潘金莲》则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从村里一直纠正到北京,事情由蚂蚁变成大象,由芝麻变成西瓜,背后的原因特别值得深思。事情再从大象变成蚂蚁,从西瓜变成芝麻,追溯起来很困难。” “小说中的矛盾由一个村庄拉到北京,再由北京拉到村庄,一个家务事变成了国家大事,原因是什么?答案可以在书中找到。” 刘震云指出,新书的重点在第三部分,写了一串人的倒台,生活的逻辑显得很荒谬。尽管如此,但刘震云却否认这是一本政治小说:“这是一本‘底线小说’,探一探当下的喜剧生活中幽默和荒诞的底线。”刘震云表示,自己更想表达的是官司背后的生活逻辑。而这其中人情又是重中之重。 谈“二莲”:共同点是都没有反叛成功 怎么看待《我不是潘金莲》中主人公李雪莲和潘金莲之间的关系呢? 刘震云如此阐释两个人物,“李雪莲和潘金莲相同的地方是,都是中国妇女、都反叛。潘金莲反叛的是性。李雪莲的反叛是想纠正一句话。她们两个的共同点是都没有反叛成功。《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没有反叛成功,但是另一个人物反叛成功了,他就是小说正文主人公史为民。这样的结尾是符合生活逻辑的,是小说最见功力的一部分,史为民利用这些规则,成功地打上了一桌麻将。” 谈今后创作:“家乡人帮我想想,这两个书名,中,还是不中?” “我一年当中分几个时间段回到延津,回到村里,像一条鱼回到大海,那么自在,那么自由,从大海出发,与回到大海,其中的过程和感情不同,后者情感更加浓烈。” 两年前刘震云曾计划写《我叫李爱莲》,李爱莲是《塔铺》中的高中生。为什么新书却是《我不是潘金莲》? 刘震云表示:“我对《塔铺》中的李爱莲特别富有感情,30年之后她的心路历程非常值得一写。在我思考的同时,李爱莲的妹妹李雪莲在脑海中出现了,便在小说中开始探讨一个中国特别常见的逻辑,所以就先写了这个题材。我另一个想写的便是《一地鸡毛》中的小林,30年后,小林也变成了老林。” 当问到以后还会不会写“李爱莲”时,刘震云不假思索地说:“会的。”刘震云还透露,写老林的小说书名拟为《鸡毛飞过三十年》。 刘震云还认真叮嘱记者:“你问下咱河南老乡,我下两部小说《我叫李爱莲》和《鸡毛飞过三十年》书名咋样?咱河南人一个个都聪明智慧,让他们也帮我想想,提个建议。”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