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字初探 “郑”字,繁体为“鄭”。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邑,奠声,奠、鄭古为一音之转。 “奠”在“鄭”字中,除表示读音外,还有表意作用。中部的“酉”字,是“酒”的本字,本意为酒坛,后泛指酒。上部的倒“八”字(按小篆为“八”字),为水形。“酋”的整体字型表示酒与酒糟下沉,而水上浮,此为陈酒、久酿之酒。下部的“ ”(依小篆),故“奠”字本义为在几案上放置酒菜等祭品庄严、隆重地祭奠。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非常重视祭祀活动,而“鄭”字所表示的祭祀活动,非同寻常。邑:国都,代指国家、城邑、城市,例“通都大邑”;邦,国家级别的交往,例“邦交”、“友邦”、“邻邦”;郡,古代县级大小的行政区划。邑者,为国、为城、为邦、为郡,在古代级别可谓高矣!“邑宰”,就是古代县令的官称。“鄭”从“奠”,表示祭奠活动的庄重、肃穆,表示祭奠活动的规格之高,必须怀着虔诚、肃敬之心,遵照严格的礼仪来进行。故“鄭”的本义为,在国、城、邦、郡里进行的重大祭祀活动,引申为郑重、慎重,例“郑重其辞”、“郑重其事”等。 《说文·邑郡》:“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周宣王即位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以后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当时的郑地就在今河南新郑县一带。现在的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 “州”字溯源 “州”,在六书中属会意字。 “州”的甲骨文和金文均为水中一小块陆地形,篆文演变成了三小块陆地。故“州”的本义为水中之陆地。《说文》:“水中可居曰州”。 “州”从川,从三个“、”。“川”指河流,“、”指河中的小块陆地。笔者认为,“州”会意兼指事,三个“、”即为指事符号,指示水中有三个小块陆地,可以筑屋居住。由此意延伸,“州”也作为一些环水地域的称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现在一些地方也在沿用。“川”字的第一笔不为竖为撇,一点在撇的半围状,表明这一点与陆地毗邻,周围一侧有河流环抱。 海中突出的陆地称为“岛”,而湖和河流之中的陆地则称成为“州”。最初“州”与“洲”是通用的。《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州(毛本作“洲”)。”传说上古尧帝在位时,天下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至舜时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十二州。禹曾铸九鼎以象征九州,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至民国时期。 古代户籍编制因地区划分而异,故“州”在古代也是户籍编制单位。后“州”渐渐成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如杭州、苏州、广州、郑州等。现在“州”也是介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少数民族行政区划名。 “晚”字摭谈 “晚”,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日,免声。 “日”,表示白天,与“夜”相对;“免”表示过去、停止。《玉篇》:“免,去也,止也。”“日”“免”为“晚”,意为白天已经过去,即将降临的当然是晚上。《说文》:“晚,莫也。”段玉裁注:“莫者,日且冥也。”“日且冥”是日色幽暗的意思。“莫”字的甲骨文,中间是一个“日”子,上边和下边是草丛,意为日落草中,天色幽暗不明。“莫”是“暮”的初文,“暮”是“莫”的后起字。后来“莫”字成为假借字,被借用作否定和制止的意思,世人又在“莫”字下边加个“日”子,成为今天的“暮”字,用来表示太阳落下,天色昏暗的意思。故“晚”的本义为日冥、日暮、傍晚。“晚”又指在规定的、通常的或恰当的时间以后的行为,如“大器晚成”。 “晚”,是白昼和黑夜的过渡时间,这时天空半明半暗,幽昏不明,古人观天色而知时间,故言“天色尚早”或“天色已晚”。“桑榆晚景”,意思是夕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时光。 “晚”由傍晚引申为夜的意思,不仅是日落前后的一段时间,而且也指整个夜间。 “早”和“晚”分别是一天的两极。“早”、“晚”合用,表示时间的整体性。“早晚”是一早一晚,加起来为一天,代表每天的意思。新闻单位常把所办的报纸叫做早报、午报、晚报、日报,这里的早、午、晚、日,是时间概念,但不是确指,只是指报纸的性质而已。 “报”义考辨 新闻的载体是报纸,报纸就是一张新闻纸。 那么“报”字的古义是什么呢? 我们常见的“报”字,实际上是一个简字。“报”字的繁体字为“報”。在“六书”中,这个字属会意字,《说文》中说报字是由两个象形字组成的一个会意字。左边的幸,甲骨文本意是给犯人戴的手铐。殷墟出土的陶囚佣就有两手加拷的。手铐的形状和甲骨文字形一样,中间的圆孔用来铐住双手,两端用绳子绑缚。古代为木质,后来发展为铁质,用于拘执俘虏、罪犯、奴隶等。 古时候有将犯人作为祭牲报告祖先的习俗。因此,“报”的本义有判决罪人、报告、起解之意。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实际上就是报告消息的“新闻纸”,或言以刊登新闻为主要内容的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物。 我们常见的“报”字,实际上是一个简字。“报”字的繁体字为“報”。在“六书”中,这个字属会意字,《说文》中说报字是由两个象形字组成的一个会意字。左边的幸,甲骨文本意是给犯人戴的手铐。殷墟出土的陶囚佣就有两手加铐的。手铐的形状和甲骨文字形一样,中间的圆孔用来铐住双手,两端用绳子绑缚。古代为木质,后来发展为铁质,用于拘执俘虏、罪犯、奴隶等。 古时候有将犯人作为祭牲报告祖先的习俗。因此,“报”的本义有判决罪人、报告、起解之意。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实际上就是报告消息的“新闻纸”,或言以刊登新闻为主要内容的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物。 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编辑邸报的人叫邸吏。我国现存的邸报,原保存在敦煌莫高窟,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被英国人斯坦因窃走,现保存在大不列颠图书馆。据考证,这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古老的报纸,长97cm,宽34cm,每期共刊载2000余字。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