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饮一啄滋味长
宋江的财产
金龙谷的蔓草
每一只飞鸟都有生存的权利
0815ydbm9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饮一啄滋味长

□杨志民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须臾不可离的头等大事就是吃饭。中国人是非常重视饮食的,自古就有“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一饮一啄的生活,是和生存、发展、享受融为一体的;吃饭,不仅仅是在吃食物本身,也是在吃文化、吃科学、吃艺术,蕴藏奥秘,意味无穷。

就拿中国南北的饮食差异来说。我们知道一个地区居民的饮食,首先是由物产所决定的。自古以来,我国北方以旱地为主,产量低,通常缺菜,居民也舍不得吃菜,以五谷杂粮来调剂口味。南方水田居多、菜蔬丰饶,人们用菜蔬配口味,但主食基本上就是大米,比较单调。这是人类征服自然、同时也是适应自然的结果。

人类高级于其他物类的主要表现之一,在于他能够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同时理论不断引导实践。中国人一饮一啄也不乏智慧。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的饮食理念。从现代营养学的知识来看,“麻、麦、稷、黍、豆”对机体代谢、生理功能、健康状况等起作用很大,最主要的养分,乃是能量和蛋白质。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所需动力的来源;蛋白质是所有生命细胞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能量和蛋白质,是当代所有营养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五谷为养”主张和强调的就是:人们日常所必需的能量和蛋白质,主要应由粮食来供给。粮食是中国人的主食,是生命的动力。提倡人们杂食五谷,并以此为主食,抓住摄取营养素的主体、根本。在此基础上,通过果为“助”,畜为“益”,菜为“充”的配合,辩证施食,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而研究表明,蔬菜是人们日常必需的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来源;多食蔬菜是长寿的保障。中国人的饮食之道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讲究养生却也符合科学。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农业文明国家,农业讲究“靠天吃饭”,要求稳定、安宁,不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而西方国家很多是游牧文明的民族,马背漂泊,逐水草而居,往往为争夺生存资源互相吞并、动荡不安,饮食往往无固定场所。自然选择的结果,烧烤(马、羊)生肉成了他们的主要食物,工具固定为刀、叉、盘等,形成了独有的口味(味蕾)习惯,沿袭成俗。科学昌明后,经过现代人研究,发现这一套餐饮模式和欧美人的营养结构已经很协调。这就是“西餐”这种饮食形态,为近代率先进入工业文明的欧美人所使用的大致脉络。

东西方不同饮食习俗,直接影响人的体格和脾性,是形成不同民族性格的基础:欧美人多高壮、外向、运动、好斗、尚武、崇物;中国人相对低矮、贞静、稳重、平和、重文、崇权、尚德。欧美人更重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中国人拥有博大精深的人文资源。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对中国人的饮食与欧美人的饮食作了比较:“中国人之饮食,不特不为粗恶野蛮,且极合于科学卫生。单就饮食一道论之,中国之习尚,当超乎各国之上。此人生最重之事,而中国人已无待于利诱势迫,而能习之成自然,实为一大幸事。吾人当保守而勿失,以为世界人类之导师也可。”

我们中国人的食,并非经常上餐馆吃大菜,赴宴会。就多数人来说,经常性的饮食,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吃家常饭,食家常菜,这些家常的饭菜,材料大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多数乃是萝卜青菜,豆芽豆腐,蜀黍杂粮,大米白面,鸡鸭鱼肉。“常珍蔬茹耐咀嚼”,就是这些常珍蔬茹照样给人以饮食的快乐。

吃饭还是家常饭!正是在平常的吃饭中,我们体会五味调和,玩味天人相应,享受饮食之乐。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