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从下一期《中国好声音》开始
导师们终于换衣服啦!
于会见油画:让我们与世界照面
杨千嬅儿子取名丁进诺
F0718DXT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著名文化理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惠敏解读
于会见油画:让我们与世界照面

今年,油画家于会见迎来了人生的辉煌爆发期,他的“大地系列”油画作品在省内外引起很大反响。著名文化理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惠敏先生以《大地·突然》为题,从哲学的方式加以评论,为人们欣赏现代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昨日,记者在郑州见到金惠敏,就于会见的油画及当前的文化现象做了采访。记者 尚新娇

于会见的画属于“世界主义”

“在参观于会见的画室时,我发现于会见的绘画表达了一些理论,使我能从艺术和哲学方面来进行解读。”金惠敏说,这项工作做得很顺利。

“于会见的绘画充满运动感、力量感,甚至是不由分说的强暴感。”金惠敏说,于会见提供给人们的是工业时期的烟囱,横跨沟沟壑壑的桥梁,桥梁上奔驰着的列车,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等,这是现代性能量的喷发。面对这样的“出现”或“显现”,人们无法“想象”,无法整合,因而感到震惊、恐怖、晕眩,找不到方位,在艺术上坚持于此的于会见将注定与“优美”无缘。

金惠敏十分欣赏于会见的作品《塔》,他认为《塔》是对资本主义含蓄的批判,意味无穷尽,并说《塔》在某种程度与达利的钟表有着同等的意义。放眼世界艺术史,《塔》这幅画作将成为“现代性”及其“出现”最经典的写照。

交谈中,金惠敏用得最多的是“世界”这个字眼。他说,于会见的绘画借助当代社会表达对大地的生态关怀,对资本主义的消费批判,他面对的是当代最现实的问题,他的绘画难见中国特色,更勿论“中原”特色。他抓住了当代最本质的东西,关注的是“世界史”进程中的普遍问题,属于“世界主义”,获得了“世界主义”的视野和胸怀。

“比如毛笔与钢笔形成了两种文化,印刷与电子也会如此”

记者问对眼下电子媒介对纸质媒介的冲击如何看待,金惠敏分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阅读工具,电子媒介出现后,有一种说法“印刷是野蛮的,不利于资源保护”。从长远看,印刷文化不再占有主导地位,将来会形成以电子为主导的新文化,但印刷文化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作用。“比如毛笔与钢笔形成了两种文化,印刷与电子也会如此。”

谈到对郑州的印象,金惠敏从三个方面来概括:流动的现代性,郑州是综合交通枢纽,最富于现代的流动性;最具有包容性,郑州对什么文化都能接受、包容、兼容,因而是最有包容性的世界性城市;再就是创新性,郑州具有很强大的创造性、创新性、生产性,是个创新性城市。

“因为流动而包容,因为包容而创新,三个方面充满内在的关联。”金惠敏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