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大中原新希望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西长治:“煤铁之乡”下山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与我省焦作、安阳等地比邻,上千豫商在这里投资
山西长治:“煤铁之乡”下山记
欲借建设中原经济区契机,建设现代化客运和货运枢纽
上党门是长治的象征和标志

居太行山之脊,煤炭资源富庶。

长治,与焦作、安阳等地比邻,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电、焦、铁等传统产业占比高达80%以上,作为山西省经济排行第二的地区,因煤炭,被外界所熟识,但,也掩盖了它曾经为闻名全国的轻工基地的名头。

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这个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实验区、山西省综改试点地区,借助中原经济区的东风,开始走下山巅,寻求经济的转型之路。

记者 吴泳 王战龙 文/图

门楼上的游客们聚集一起,集体合照留念,一游客手臂直伸天上,一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姿势。

长治市区中心,府坡街北端的高岗,上党门,据传是古代上党郡署的大门,门楼海拔1500米,与太行山的山顶齐高。

上党门是长治的象征和标志,“上党”的意思,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

传说中的《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山海经》等故事就发端于此。

张先生一行数十人自驾游,来自河南济源,他告诉记者,游览长治景区,他们只需支付一半的价格,长治市民去济源指定景区游览也会享受同样的优惠。

据了解,2010年,长治和河南濮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等11个城市签署了《中原旅游网络联盟》协议书,发行“中原旅游惠民卡”——各市旅游局面向本市居民发放,持卡人可在参加旅游惠民活动的74个收费景区享受首道门票五折的优惠。

长治旅游部门相关人员介绍,11个城市旅游部门共同编排推出了中原红色经典游、山水精品游、文化名品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健身游、修学体验游6条中原旅游精品线路。

仅2011年,长治全年累计接待国内旅游1270.58万人次,同比增长20.59%;国内旅游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长40.5%。

据了解,长治将打造以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为主的东部峡谷风光旅游带;以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黄崖洞、板山风景区为中心的中部红色文化旅游带。

“毋庸置疑,中原经济区将推动旅游文化的升温,使旅游文化成为长治经济新的增长极。”相关负责人称。

上千豫商“上山”

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一系列大型文化、旅游、工业项目

街头一建筑工地,承建单位为河南林州某建筑公司。

工地上的工人也大多都是来自林州,一李姓建筑工人告诉记者,他已经在长治打工十几年,现在几乎是举家迁至长治,小孩在长治一家学校念书,媳妇则在一家饭店打工。

像这样来的例子在长治并不鲜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长治投资经商的河南籍人士已达上千人,“豫商在这里,不仅积极促进当地和河南经济、技术和贸易不断深入的合作,更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在慈善、教育、文化等领域作出不小的贡献。”

长治市发改委段姓工作人员说,自古以来,长治与林州、焦作经济文化往来频繁,改革开放以来,从林州、焦作等地赶赴长治务工创业的河南人更是源源不断。

在长治的豫商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建材、机械、电器、酒类饮料等不同行业和领域,他们已成为长治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他们当中,涌现出了宏图永盛、河南城建、潞安中义、林州建总等一批知名企业。

2010年10月28日,长治河南商会成立伊始,就为该市平顺县申纪兰扶贫助教基金会捐款20万元,积极襄助当地慈善教育事业。

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豫商在长治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旅游、工业项目。

如:平顺县西沟红色经典、绿色生态游开发建设项目,平顺县2万吨九禾复合豆浆扩建项目、(山西晋道酒业有限公司)平顺县每年5000吨糖化饲料项目。

走下山巅

把长治打造成中原经济区的“中枢港”和“中转站”

长治货运车站,一列满载煤炭的列车驶出长治。

官方资料显示,长治资源富庶,素有“煤铁之乡”的美誉,煤种以无烟煤为主。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亿吨,锰铁矿的探明储量为5713万吨。

该站一负责人介绍,焦作是长治煤炭运往全国各地的“中转站”之一,火车沿着太(原)焦(作),煤炭“下山”到焦作,经过精选分类后,日夜不停地销往华中、华东、华南。

与长治煤炭“下山”相对应的是,焦作粮食蔬菜的“上山”。在长治市区一家超市内,副食品区,很多农副产品产地标注的都是“河南焦作”。

长治发改委工作人员说,虽没有确切的数据表明焦作农副产品进入长治的多少,但不可否认,近年来,焦作的粮食、蔬菜、农机、服务业等“上山”进山西、入长治,丰富了长治人的生活。

据了解,长治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高达83%。同时也曾是一个轻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太行缝纫机、环球自行车、长治潞酒、长治轴承、海鸥锯条、玫玉香皂、锻压弯管机等曾是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

1988年,长治机械工业已占到全部工业产值的29.2%,轻工业更是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长治作为全省重要的机械和轻工业基地的地位开始动摇,与山西全省乃至全国轻工业大市失之交臂,而且深陷“资源诅咒”的怪圈。

去年,长治的经济总量虽然位居全省第二,但与位居第一的太原相差近半。而周边的商丘、南阳、邢台等12市均在千亿元以上,与郑州、洛阳、邯郸更是望尘莫及。

长治市委、市政府也在各种会议、媒体反复宣传:长治的资源是有限的,若干年后长治将步入资源枯竭型城市,终有一天会难以为继。

借助着中原经济区的东风,居于高山之巅的长治开始走下山巅,谋求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赢。

据悉,长治市与济源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能源、交通等方面加强进一步的合作。

长治市长张保提出,要强力推进交通一体化,打造“快速便捷交通圈”,尽快形成“半小时”、“1小时”交通圈,把长治打造成中原经济区的“中枢港”和“中转站”,建设现代化客运和货运枢纽。

林长高速通3省

今年年底可通车,长治到林州预计可缩短至少两小时

尽管长治与周边城市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但交通的相对不便,多年来一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譬如与林州,虽一山之隔,至今没有直通的高速公路。

从长治出发去林州,如走高速,必须绕行倒“U”形的弯。先向北经潞城市、黎城县进入河北省,然后沿青兰高速向东南行驶,最后向南进入林州。150公里的路程,却需要3个小时。

如果不走高速,路程虽只有110多公里,却要横穿太行山,山高路险,正常情况需要4个半小时。

随着今年8月初中原经济区范围的划定,这个问题将得到解决。今年11月,林长高速(我省林州至长治)将全线建成通车。届时,两地以往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到时只需1个多小时。

林长高速公路是一条穿越太行山大峡谷、贯通河南和山西的重要交通快道。它连接大广、京港澳、二广高速公路,是构成周边区域交通骨架体系的重要工程。

林州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高速的建成,将逐步形成晋豫鲁三省东西向快速通道,有效缓解晋东南与豫北区域东西向交通严重不足的现状,有力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长治市发改委的王晋贤认为:林长高速公路的通车,对长治进一步融入中原经济区意义非凡。

首先能逐步实现沟通鲁、豫、晋、冀四省高速公路网络体系,打通太行山千古屏障,为晋南、冀南、豫北多个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通往山东半岛及沿海地区提供一条更快捷的陆路通道。

同时,这为长治煤炭矿藏的外运提供了又一重要通道,对促进长治、林州等豫、晋交界区“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沿线旅游事业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长治印象

长治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比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为太行山、太岳山所环绕,构成高原地形,通称“沁潞高原”,又称“上党盆地”。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上世纪80年代曾是闻名全国的轻工业基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