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8版:医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明日处暑,秋季养生有讲究
在中原医院花2元钱,前列腺炎就治好了?
想知道郑州男人首选医院?协和专家告诉你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明日处暑,秋季养生有讲究
防秋燥,清调补,可以多睡会儿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这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暑气的结束。这个节气最明显的变化是早晚温差大。这几日,雨水不断,一段闷热后又一阵骤雨,这种天气对体弱多病的人来说,老毛病很容易复发。

养生专家建议,进入“燥热”的秋季,拥有良好的情绪是工作、学习、生活的保证,而良好的情绪离不开睡眠和运动。因此,市民在保证睡眠质量的同时,饮食上以清热食物为主,不必过早添衣。

记者 董亚飞 蒋晓蕾

“秋燥”伤人,以清热为主

在处暑时节,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喉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郑州中原医院中医科主任乔志强介绍说,“秋燥”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发展为病症多表现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此外,处暑期间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

“预防秋燥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强身体素质。”他提醒,最好在保证睡眠的基础上加强晨练,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早晨醒来后最好先在床上练习叩齿、咽津等,然后再下床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防“秋燥”,在饮食调理方面也应注意少食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但食用新鲜果蔬一定要适量。此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

“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 郑州国医堂医院副院长王正欣解释说,处暑时节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人体在这时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夜间零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因此,睡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王正欣指出,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中午多睡会儿,闭目养神解 “秋乏”

穿衣要“酌情增减”,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处暑之后的天气经常会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这时频繁出入空调房的上班族要注意预防感冒了,特别要注意睡觉时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

另外,专家提醒,不要过早地增加衣服,尤其是小孩。不少家长爱子心切,看到季节变化,生怕孩子生病,于是急忙给孩子增加衣物,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在这些抵抗力还没发挥之前,就通过人为的方法制止,反而对身体不好。也就是说,在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后吹风,也很容易伤风感冒。因此,家长不必急急忙忙为孩子添加衣物,这时可接受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