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再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之八 □何平 持续,是事业成功的宝贵经验。 正是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了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根本宗旨,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才有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中国气派、中国奇迹。 正是坚持了破解发展难题的长期探索,坚持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不断突破,坚持了务实重干的思路和作风,才有了“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河南抉择、河南创造、河南气势。 持续体现的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当前与长远的统一。不持续困境难解,不持续民愿难遂,不持续发展难快,不持续“三化”难协调。 持续是试金石。发展理念对不对,发展势头好不好,发展能力强不强,发展质量高不高,要在持续中检验。 持续显品格,持续出境界,持续见精神,持续看作为。 继往开来,重在持续。 (一)这是一条不平凡的路子。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对河南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起点——承载着光荣与梦想,宏伟的中原经济区扬帆起航。 航向:加快中原崛起,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航道:坚定不移地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回味、审视,不难发现,这条路子: 从沧桑历史的浪涛风簸中沉积而来; 从发展困顿的多重破解中提炼而来; 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中总结而来; 从富民强省的不懈探索中创新而来。 这条路子,充分体现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的河南性格。 (二)这是一个不寻常的理念。 持续就是不间断、不停顿,就是不要前热后冷、前紧后松;持续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更不能变来变去瞎折腾。 持续不是“一根筋”、照道描,而是与时俱进的扬弃;持续不是“一锅端”、照单收,而是大浪淘沙的遴选。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是持续的信念;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持续的力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持续的智慧。 持续昭示着发展,持续蕴涵着提升。坚毅的探索者,必能以发展求持续,以持续促发展;聪明的开拓者,总善于在提升中持续,在持续中提升。 全面、协调、可持续,持续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运作、统筹、提升,持续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方法。 五千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是民族精神的持续;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矢志民族复兴,是理想信念的持续;三十年改革开放致力富民强国,是责任使命的持续。 持续,打通历史和现实;持续,连接现在和未来。 (三)持续,是选择发展道路的关键。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乃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如何实现持续发展,是河南必须抉择的现实问题。 欧美工业革命之路,我们无法复制。再用百年的光阴先乱后治,我们不敢重蹈覆辙,成为历史罪人。 东部沿海崛起之路,我们无法效仿。粮食和耕地、生态与环境,国人“粮仓”的使命和责任,为我们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国内外不可持续发展的种种现象,让我们触目惊心,让我们更加警醒。 从自身发展看, “三农”问题为核心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制约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主要瓶颈。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大难题既是时代之问,也是河南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问题。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下行寒风劲袭,河南原有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化发展滞后、发展方式粗放等愈发凸显,更是河南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困境。 我们面对的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存在,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得这些问题进一步显现,历史和现实要求河南必须及时、科学地做出抉择和回答。 困难和压力,逼迫我们必须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四)持续,是破解现实难题的法宝。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面对复杂的形势,河南省委及时提出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为我们应对多重困境,正确认识发展难题,抉择发展途径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坚持“四个重在”,核心是“重在持续”,持续是提升的持续、统筹的持续、为民的持续。 “重在持续”,就是要持续已有的正确有效的发展思路、举措和政策,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把更多的着力点、注意力用到做上,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务求做得更深入一些、更扎实一些。 (五)发展战略,在探索中持续。 改革开放30多年,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了亿万人民的福祉,立足时代要求,着眼具体省情,在发展上进行了持续的、不懈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农业大省如何在全国大发展的格局下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河南提出“围绕‘农’字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 经济大省如何协调两大产业发展的关系,河南提出“工业、农业两篇文章一起做”; 如何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河南提出“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 如何找到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途径,河南提出以工业化为主导加快推进“三化”进程; …… …… 每一个发展战略的探索,出发点都是破解河南加快发展的现实难题;每一次发展创新的背后,针对的都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欠发达省份的现实困惑;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无不是对“三农”问题、经济不发达问题、城乡二元矛盾突出问题的新突破、新进展、新跨越。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在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基础上,省委适时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在短时间内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是蕴涵着持续的特质。 (六)发展实践,在提升中持续。 以持续为理念,河南不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着力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有了今天中原农民“家门口的城镇化”; 以持续为理念,河南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强力铸就经济发展的“钢筋铁骨”,有了今天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精彩蝶变; 以持续为理念,河南始终把农业和粮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出“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有了今天我们为之欣慰的夏粮生产“十连增”。 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从文化大省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从“十八罗汉闹中原”到180个产业集聚区兴中原……河南展现给全国人民的“亮点”,无一不彰显出持续的魅力。 (七)发展成效,在转变中持续。 坚持以“四个重在”为实践要领,河南发展趋势、态势和气势越来越好,战略定位越来越清晰、发展战略越来越清晰、发展路子越来越清晰、转变方式越来越清晰、务实发展越来越清晰。 持续以往好的思路、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新起点,河南选择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成效初显: 近40个国家部委与我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原经济区建设助力更多; 47个重大项目上半年内顺利通过国家审批落户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潜力更大; 23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相继开工,中原经济区建设活力更足; …… …… 持续引领发展,发展气势磅礴。 (八)持续,是河南发展的鲜明底色。 今日之河南,“持续”已成为各大媒体出现最为频繁的关键热词之一。从“重在持续”到“持续求进”,从“持续探索”到“持续‘三势’”,从“难在持续”到“为在持续”……反映出河南对发展之路的清醒认识和对“持续”理念的深刻理解。 持续的精神,扎根于中原大地,发轫于“子子孙孙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发扬于“誓把山河重安排”的红旗渠精神,升华于“为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精神,贯穿于新时期河南人的“三平”精神。 持续,更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应有之义。做到“两不牺牲”,持续是应尽之责;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持续是应走之路;坚持新兴工业化的主导地位,持续是应势之举;进一步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持续是应务之本。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宏伟长卷上,持续,是最基本的色调。 (九)持续,是河南发展的深刻内涵。 发展实践气势如虹,正在持续;发展成果振奋人心,好在持续;发展之路深入推进,难在持续;协调发展求实求效,为在持续。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在为持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十)持续,是党性人品的最好检验。 持续显品格。工作中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朝令夕改让基层无所适从,“一朝天子一朝臣”无法开创新的局面。一个领导干部,价值观、政绩观是否端正,要在持续中看。 持续出境界。工作中应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应始终保持勇于担当、敢于牺牲、自觉奉献的高尚境界。一个领导干部,地位观、利益观是否端正,要在持续中看。 持续见精神。“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准的工作目标,就要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始终保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一个领导干部,人生观、事业观是否端正,要在持续中看。 持续看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是接棒手,只有齐心协力接下去,锲而不舍跑下去,脚踏实地做下去,才能成功。一个领导干部,发展观、实践观是否端正,要在持续中看。 持续中看,高下立判! (下转A03版)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