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3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道德基石支撑诚信大厦
0823audi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专访之二
用道德基石支撑诚信大厦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哲就解决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答记者问

核心提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推动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目前,全国上下正在以解决公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道德领域专项治理活动。我市在公德失范、诚信缺失方面现状如何?将采取哪些切实措施解决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哲。

记者:如何看待我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

王哲: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紧紧围绕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三关爱”志愿服务、文明家庭代表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同时,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努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全市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于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可以说,这些年我市经济社会取得的跨越式发展,与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公民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密不可分。

在充分肯定我市公民道德建设主流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医疗、教育、交通、食品生产等领域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等违背社会公德、侵害市民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影响十分恶劣,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其中既有道德发展滞后性的影响,又有体制机制不完善、法治和德治还不完全相适应等原因。对此,我们既要历史辩证、科学理性地分析,看到这是前进中的问题,是社会转型经历的道德阵痛;又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记者:解决道德失范问题,如何遵循道德建设规律?

王哲:近年来,道德失范现象已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道德失范,概括来讲,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约束力失去或弱化,旧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已经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的现象。道德失范危害巨大,进一步加剧了人们评价社会道德状况的悲观、消极情绪。

道德的培育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解决道德失范,也必须遵循道德建设规律,把握正确方针原则,以科学的态度、有效的方法加以推进。一是要正面引导。我市就广泛开展了“道德讲堂”等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张旗鼓地褒扬良好道德情操和良好道德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好人、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人们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道德自觉。二是要抓住关键。要结合实际,系统梳理工作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准道德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用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提高。我市在集中治理活动中,就围绕“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公共场所”等三个重点环节,多措并举、集中整治、重点突破,从而带动其他各个行业、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和提升。三是要分类指导。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属于思想认识不高、品德修养不够、自我要求不严,采取教育引导、激励约束的方法,帮助他们自我提高;对属于责任缺失、管理不严、行风不正的,采取严明纪律、加强管理、强化监督的方法,对之整改纠正;对属于道德沦丧、违法犯罪,则依法严肃惩处、严厉打击。四是要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道德建设的主体,加强道德建设既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又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吸引群众参与,只要全体市民群众都能深刻认识和践行“道德建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道理,那么,我们整个城市自然就会洒满道德的光辉。(请继续阅读AA02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