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水区经八路街道省军区社区为倒闭企业义务清除垃圾
二七区铭功路街道开展文明交通培训活动
《清风茶社》新密巡演
二七区嵩山路税务所四措并举强化个体税源管理
管城区积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和治理
中原区“道德讲堂”唤来社区文明新风尚
登封爱心人士屈志军8年资助434名学子
新密市溱水桥昨通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6年默默守护在无声世界
新密市溱水桥昨通车

本报讯 昨日,具有新密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溱水公路大桥——溱水桥建成通车,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目睹了大桥的通车盛况。

据了解,溱水桥工程是新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西起北密新路,东至密州大道,全长1027米。其中主桥跨度227.96米,宽50米,主搭倾角59度,高80米,采取波形钢腹板箱梁、独塔无背索斜拉结构。该工程由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设计、河南海华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据大桥的设计单位副总经理汤意说,溱水桥是世界首座波形钢腹板无背索部分斜拉桥。设计难度和施工难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通过科研攻关,优化设计,大桥比采用同等跨度的混凝土桥梁,降低造价约450万元。2010年3月大桥开始建设,2012年8月大桥竣工通车。

溱水桥的建成将大大缩短新密市民出城的距离和时间;同时,将新密市民到郑州时间缩短了10至15分钟。

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市长蒿铁群等新密市领导参加了溱水桥的建成通车仪式。

记者 王银廷 通讯员 李玉玲 张佳宁 文/图

中牟张会红16载“无声特教”

在中牟县一少儿舞蹈培训班,经常有一位年轻妈妈,边看老师施教边跟着学,她就是张会红,借助女儿学习舞蹈之机“窥窃”律动技能,回校后好辅导聋哑学生们习舞。16年来,在无声的世界里,她用坚韧和乐观送走了一批批充满激情的聋哑学生。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王书敏 文/图

1997年,张会红从郑州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学成后,自愿到中牟县特殊教育学校执教,至今已16个年头,从未离开过这方无声世界。

教聋哑儿学习,是比较困难的,而学习舞蹈表演,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让学生感知音律和手势的一致性,张会红让每个学生的手放到她的喉部,通过她张嘴、发音和手势,让每个学生都能感知、接受和牢记每次声振所表达的意思和节律;再反过来,她一个个、一次次触摸学生的喉部,检查学生的感知结果是否与她一致,直至最后确定。张会红说,有时为了完成一个动作,少则几十次,多则上百次地反复练习。

在压腿、拉腰等肢体动作练习方面,每次练习、排练、演出后,身体瘦掉一圈是很正常的事。“咱再没减肥的烦恼了。”张会红自娱说,她们自编自导的舞蹈《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戏狮》,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还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聋哑学生的舞蹈节目擂响北京城

2009年5月,张会红和同事辅导的舞蹈《唱给祖国妈妈的歌》作为建国60周年献礼,在县城演出成功;同年6月,参加了第七届河南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荣获二等奖;2011年7月26日,舞蹈《放飞梦想》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排练和层层选拔,作为唯一一个残疾人节目,赴京参加第六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大赛,荣获本次大赛最高奖项:“小荷之家”、“小荷之星”、“小荷最佳编导”和“小荷园丁”4项金奖,让河南残疾人才艺誉满京城。

最令人欣慰的是,坚强的付出,张会红和孩子们不但有了“名”,也获了“利”,该校舞蹈男孩儿魏童被选进中残联艺术团,陈小玉等7名舞星也先后进入北京“心灵呼唤艺术团”工作,这些曾经饱尝生活艰辛的残疾孩子,有了展示才艺的舞台,得以尽享美好人生。

“我很幸福。”张会红说,她和同事在教会孩子们生活生存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从孩子们那里学会了平静、平淡地应对人生的心态。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