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登月第一人去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伟大英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连月球都去过了
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吸引我呢?
伟大英雄
奥巴马:他实现的人类创举永不会被忘记
一生未到过中国,晚年关注中国太空进步
2011年9月22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在华盛顿的资料照片
2009年奥巴马会见阿波罗11号成员奥尔德林、柯林斯以及阿姆斯特朗(左一至左三)。
2005年,阿姆斯特朗
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员合影,左为阿姆斯特朗
1969年,阿姆斯特朗
1958年,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站在一架X-15飞机旁

我连月球都去过了

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吸引我呢?

奥巴马:他实现的人类创举永不会被忘记

一生未到过中国,晚年关注中国太空进步

美国总统奥巴马8月25日发表声明,对美国首位登月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去世深表悲痛,并盛赞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

奥巴马在表达悲痛之后,第一句就指出:“尼尔是美国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不单只是他的时代,而是所有时代的英雄。”

奥巴马表示,1969年当阿姆斯特朗和他的机组成员乘坐“阿波罗11号”升空时,他们带着整个国家的愿望。他们向世界展示了美国精神能够超越似乎无法想象的事情,只要有了足够的动力和才智,一切皆有可能。

奥巴马说,当尼尔第一次踏足月球表面时,他实现的人类创举永远不会被忘记。他的探索精神将一直活在那些致力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们心中。其遗产永存,闪耀着他教给我们的一小步巨大力量的光芒。

人物 性格低调谦逊 向往宁静生活

阿姆斯特朗1930年出生在俄亥俄州小城沃帕科内塔,6岁时第一次乘坐了在当时非常罕见的飞机,从此开始醉心于航空,学习制作飞机模型,自制风洞试验设备。

他15岁参加飞行课程,16岁生日当天获得飞机驾驶执照,那时他还没有拿到汽车驾照。大学阶段,他选择就读印第安纳州珀杜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只是没有等到学业结束,19岁的阿姆斯特朗便应召入伍,成为海军飞行员。

1955年,他加入太空总署,成为一名非军职的高速试飞员。他曾在多种飞行器上执行超过900架次的飞行任务。

7年后,阿姆斯特朗入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二期宇航员培训班。1966年,他担任“双子星8号”的指令长,执行了第一次太空任务,当时太空舱曾一度失去控制,他差点命丧太空,不过最后还是成功地完成了航天器对接任务。

1968年,他成为“阿波罗8号”飞船替补指令长,见证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和其他两名宇航员环绕月球100圈,为他担任“阿波罗11号”指令长成功登月铺平道路。

登月成功后,阿姆斯特朗等人在美国各地受到英雄般欢迎并巡回访问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是,性格低调谦逊的阿姆斯特朗似乎更向往宁静生活。他1971年放弃航天局高层职位,选择在辛辛那提大学教授航空工程学,直到1979年。

阿姆斯特朗随后出任多个与航空航天技术相关的公职并在一些企业任职,但始终与媒体保持距离,不愿谈及那次登月壮举。他2005年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时说:“我猜想,我们大家都喜欢因日常工作成绩被人记住,而不是因某一次闪光点。”

有人问及,对他的脚印可能在月球表面存留数千年有什么想法时,阿姆斯特朗回答:“我有点儿希望某个人上去把它们擦掉。”

遗憾 登了月球,毁了家庭

返回地球后,随之而来的是种种摆脱不了的名誉和光环。可是,阿姆斯特朗对自己的成名并没有心理准备,认为成名是个负担,渐渐无法应付和承受。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们对待他的方式与过去截然不同了。

渐渐地,阿姆斯特朗变得越来越孤僻。他两岁的女儿早年死于脑瘤,最初似乎并未影响阿姆斯特朗太多,慢慢地后遗症显露出来,这位父亲会看着女儿的照片发呆。

阿姆斯特朗后来甚至还在一个偏僻的乡下买了一个杂草丛生的农庄,开始了自己的半隐居生活。他感慨地说道:“到底要花多少时间,别人才不将我当做一名宇航员看待?”

曾经有人建议阿姆斯特朗多出去走走,到各地散散心,可这个倔强的美国人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我连月球都去过了,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吸引我呢?”

由于工作需要,阿姆斯特朗很忙,而且经常出差,根本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两个儿子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他很少参与。从月球返回之后,他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妻子珍妮特渐渐厌倦了这样的日子。1989年年底,珍妮特在餐桌上留了一张纸条给他,提出离婚的要求。

1994年,阿姆斯特朗与共同生活了38年的妻子珍妮特正式离婚。阿姆斯特朗回忆当时的场景,唏嘘不已:“我想挽留她,可在当时那样的情景中,我能说什么呢?我们的婚姻,就像一次失败的飞行,无声地崩溃了……如果可能,我还要说,我爱妻子。我很抱歉,我们的婚姻,成为我成功的最大代价。”

几年前,阿姆斯特朗再婚了。垂暮之年的他更愿意“生活在现在”,还经常驾驶滑翔机过把飞行瘾。

揭秘

登陆月球曾选错着陆点

美国总统肯尼迪1961年提出要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为了这个登月计划,美国花费了240亿美元、40万人力。

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等人乘坐“阿波罗11号”飞向月球。阿姆斯特朗清楚记得“阿波罗11号”发射时那股强有力的冲劲:“感觉就像坐在一列行驶在劣质铁轨上的列车里,不住地摇晃,非常嘈杂。”

4天后,阿姆斯特朗与同事巴兹·奥尔德林控制着登月舱尝试登陆月球。不过,登月舱的自动系统差点要了他俩的命。“我们的自动驾驶仪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巨大的环形山,大约有足球场那么大,山坡陡峭,还布满了汽车大小的巨石,那里并不是我预期的登陆点。”阿姆斯特朗当机立断地关闭了自动驾驶系统,手动控制登月舱绕到一处比较安全的地点登陆。

1969年7月20日晚上10时56分,阿姆斯特朗身背救生背包走下登月舱的扶梯,在月球土壤上印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这时他说了一句极富哲理又非常著名的话:“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在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待了不到一天的时间,测试月球引力、完成一系列试验等,但这已足以让他们成为地球上的超级明星。为纪念他的成就,他登陆地点附近的一座月球环形山还被命名为“阿姆斯特朗”。

意外

年轻时与中国“擦肩而过”

出发前的种种机缘,登月时的惊险不断,以及返回后的功成身退,都让阿姆斯特朗的形象更具传奇性。而中国在太空技术上的飞速进步,引起了这位退休的太空元老的注意,令他在晚年与中国“结缘”。

阿姆斯特朗没来过中国,但他确实和中国有过“一面之缘”,虽然只是擦肩而过。

1961年,阿姆斯特朗和同伴驾驶“双子座8号”飞船执行太空任务时遇到机械故障,被迫提前返航。在返航途中,他和同伴能看到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向自己接近,他甚至担心自己会落在中国境内。不过,“双子座8号”最终按照预定轨道降落在了冲绳附近海域,阿姆斯特朗与中国“擦肩而过”。

退休后的阿姆斯特朗一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很少公开露面。不过,近年来中国在太空的迅速发展,让这位美国太空元老坐不住了。

据英国《卫报》报道,这位太空元老曾联合几位同事发出公开信,抨击美国政府的航天计划是一大耻辱,并警告称,“别的国家”的成就很快就会让美国黯然失色。

在信中,阿姆斯特朗批评称,美国政府的太空政策,令美国一段时间内不具备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及载人探测能力。这注定使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航天领域领导者的美国,降格为太空探索领域的二流或三流国家。

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