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孩子上学要“自带课桌”令人心酸
“重罚求文明”须有两个前提
城市环境的点滴改变都是干出来的
殴打空姐事件究竟谁在说谎
“神医”是如何“炼”成的?
话题:有关部门称骑电动车须考驾照说法不准确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孩子上学要“自带课桌”令人心酸

9月1日,中小学传统的开学日。湖北麻城市顺河镇3000余名学生却需要自带课桌报到。整个顺河镇有5000多名学生,开学前约2000套新课桌被分配到镇上小学,仍有3000余人缺课桌。因此有的学生把茶几拿来当课桌,而留守儿童只能由年迈的奶奶扛着桌子为其报到。(据9月3日《长江商报》)

想想看,3000多名学生和家长扛着课桌去学校报到,如此声势浩大的场景何其壮观。然而,这并非啥美丽的景观,相反却是一道令人心酸的“风景”。

需要“自带课桌”报到上学的情景,也并非湖北麻城市顺河镇独有。就在同一天,《齐鲁晚报》报道了在山东郓城县玉皇庙镇孔厂小学,有近300名学生需要“自带课桌”。而在网友的跟帖热议里,则可以发现,“自带课桌”具有普遍性,许多网友都曾经有过“自带课桌”上学的经历。

当然,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地方,都是位置处于农村的学校,而城市里的学校则未见有过。可见,“自带课桌”实则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影子,反映出城乡学校之间的巨大差距。在首届中国贫困地区小学校长论坛上,来自贵州赫章的校长郭昌举发出感慨:“我们村离县城至少差20年,县城离北京又差了50年。”

目前,由于教育资源的过度倾斜,很多城市里的学校崭新漂亮,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操场等大都舒适豪华,设施先进且完备。但是,就在离这些城市不远的乡村里,却多是陈旧失修、破烂不堪的学校,即便是上级教育部门派发的物品,也经常会遇到被截留挪用的情况。

如此,就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双轨制。当城市学生在为择校、奥数、假期补课等发愁烦恼的时候,农村学生却因“免费午餐”而欣喜,为“自带课桌”上学而四处奔波。而造成这种落差的直接因素,就是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失职,对城市学校投入过多,对农村学校投入则太少,而投入的多少也对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影响。

现在已是急需改变的时候,应采取措施扭转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局面,出台倾斜政策照顾乡村学校,从而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公平的教育平台。

江德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