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 全国百家晚报总编、记者看大连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连:一座时尚、开放的滨海之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活力、创新、文明、幸福
大连:一座时尚、开放的滨海之城

大连,无处不洋溢着海的味道。在这里,既能感受到海滩海浪的清爽,也可以体验海滨风光绮丽多彩。大连,这个绽放着活力的海滨城市,仰头,可看天空淡淡的云朵;远眺,可赏大海湛蓝的素雅;近瞧,可观排排树木、片片草地的绿色;街上,行人匆匆,脸上无不洋溢着阳光、活力、自信的笑容。

大连,这个让我们一见钟情的城市,她的“三多三少”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三多:即广场多、绿地多、欧式建筑多;三少:即交警少、自行车少、垃圾少。

这样一个城市,拥有着什么样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告诉记者,去年,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四个新的发展战略,相对应活力大连、创新大连、幸福大连与文明大连成为大连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本报特派记者 石大东

李伟利 发自大连

1

开放引领,让大连充满活力

踏上这片土地,首先让记者感受到的是大连的“三多”——广场多、绿地多、欧式建筑多。大连的广场多是出了名的,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广场如繁星一样,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广场性格各异,有的雄浑,有的秀气,有的隽永,有的典雅,而且很多广场经过音乐的装点,加倍楚楚悦耳,散发出令人心醉的生命气息和人文风光,这些大大小小的广场让市民的文艺生活生动起来、活泛起来。

而大连的绿,同样让人心醉,徜徉于大连的大街小巷、主次干道、广场公园、居住小区,犹如步入绿色海洋。如人民广场、中山广场、劳动公园、星海公园等,草坪整洁,图案清新,树木成林,鸟语花香, 显示出勃勃生机。

大连的城市建筑风格各异,说是世界建筑博览会一点儿也不为过,有古罗马的柱式建筑,有流行于欧洲的圆穹式建筑,有古老的俄罗斯建筑(俄罗斯一条街)、巴洛克式建筑,有拜占庭式建筑,有日本别墅式建筑(南山旅游风情街),有中国古典式建筑。如果说希望大厦是大连建筑群中亭亭玉立的美少女,那么世界贸易大厦就是大连建筑群中风流倜傥的美男子。

此外,女骑警、足球标志、有轨电车、老虎滩极地海洋世界、四维电影……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无不让人感受到大连的活力。

大连傍海而生,因海而兴,是“京津门沪”,在经济发展上,活力十足。大连城门开启之前,海水运动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丰赡的食物,还有那与海搏击过程中塑造的硬朗性格与豪迈激情。

大连也是“东北之窗”。作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抢抓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重要机遇,坚持开发引领,显现蓬勃活力。2011年,大连启动“双百强招商工程”,以吸引世界500强、产业100强投资为主攻方向,推进与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2家,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65家,注册外资金额52.8亿美元;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124个,引进投资超亿美元的特大外资项目10个;利用外资完成110亿美元,占辽宁省总额的46%,连续3年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大连对外开放以质取胜,开放型经济动力强劲,成为支撑全域发展的引擎。2011年,大连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和建设“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的发展定位,开展高密度、高层次的招商推介活动,掀起了全域开放、全域招商的新高潮,19个沿海重点园区利用外资88亿美元,成为利用外资的新载体。

着眼培育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产业优势,大连围绕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引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日本欧力士、韩国STX等知名企业纷纷在大连投资总部经济、投资性公司和现代商务综合体。

2

转型发展,创新成为大连主旋律

从工厂里的一条现代化生产线,到城市调整思路转型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的每一次深刻变革,都将带来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大连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也是一座重化工产业集聚的城市。如何解决以往能耗高、污染大、工艺落后的传统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问题,是大连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坚持科技创新。

大连集中力量率先发展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先进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信息通信、新材料及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能以脆弱的生态环境,负担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大连不再沿袭原有的发展方式,正加快形成低能耗、轻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模式,为绿色大连打造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强有力的发展引擎。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这样称赞大连:“大连有宽阔的林荫大道、美丽的绿色空间、林立的大学与技术学院、庞大的软件园区……我必须亲眼去看看大连这座城市——中国的班加罗尔。”

然而,大连作为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军城市,正在从世界软件之都的“班加罗尔”模式转向“科技硅谷”。

大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克力向“中国晚报总编辑采访团”介绍,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已经走过“黄金十年”,取得成就可圈可点。目前,大连软件企业正在注重研发,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袁克力说,大连汇集了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国内大公司和众多本土企业构成的企业集群,是首批被国家命名的服务外包出口基地城市。

3

民生优先,才能实现幸福大连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民生优先,以人为本”。

采访团在大连金石滩管委会采访时,当记者问及大连的民生建设,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赵敏说,去年大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民生优先被列为大连市发展四大战略之一,相对应的幸福大连已作为城市发展目标之一。

只有老百姓感觉幸福,才是幸福的城市。怎样才能持续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老百姓幸福与否,取决于关乎民生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只有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才能称得上幸福城市。

据大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大连日报社总编辑李明明介绍,2011年,大连投入植树造林资金就达100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41.5%,林木绿化率达到42.99%,城区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4%,绿地率达到42.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大连荣获全国森林城市和十大低碳城市。

大连向着“民生优先、幸福大连”目标奔跑,强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2011年,大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1亿元,为民办15件实事圆满完成,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高于40%,有效解决了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大连积极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2011年,大连城镇登记失业率2.89%,在全国“创业型城市”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一。大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0元,分别增长14%、15%。

4

文明大连,让市民为生活在大连而骄傲

文明城市,不仅在于外观,更在内涵。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认为:“美丽的大连既要有其表,更要有其里。要让每一位大连市民为生活在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而骄傲。”

大连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环境500佳”城市,并当选为数不多的几个被联合国授予最佳人居奖的花园城市之一。

大连创建文明城市,注重品质立市,精心打造学习型城市。大连晚报总编辑赵振江告诉记者,由大连市委主办的“大连讲坛”已开办11年,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解析时事热点,宣讲先进文化,传播前沿知识,至今已累计报告100余场。与此同时,大连全市相继创办了各具特色的“机关讲坛”、“企业讲坛”、“高校讲坛”、“社区讲坛”。大连公益讲坛星罗棋布,形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大连的文明度提高了大连的知名度。大连市旅游局局长易军曾说过这样的话,“大连努力打造文明大连、浪漫之都的品牌,全面优化和提升了大连的旅游环境,旅游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也大幅提升”。

据了解,2007年,大连被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10年,大连便吸引国内游客3777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1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0亿元,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目之所及,记者看到的是一个活力、创新、文明的城市和脸上洋溢着自信、阳光、幸福的大连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