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文化产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顶“斗笠”演绎古今
郑州豫剧唱响京城
0907hond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斗笠县令》昨晚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
一顶“斗笠”演绎古今
郑州豫剧唱响京城

一顶“斗笠”演绎古今

郑州豫剧唱响京城

“豫剧唱腔原来这样美”“要是宝岛台湾的观众欣赏到就好啦”……昨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斗笠县令》演出结束时,记者从观众那里收集到关于这部戏的点点滴滴。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河南省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于8月18日至9月10日在北京举办,省直和部分省辖市创作的8台剧目和1台音乐会集体亮相。作为郑州市唯一一台进京献礼展演剧目,《斗笠县令》从中原腹地走向首都的大舞台,用豫腔豫韵展示了现代豫剧的新风貌,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一台精美的豫剧文化大餐,展现了河南郑州的戏曲艺术水准。

该剧此前曾在上海、重庆、郑州等地演出,赢得了国家级戏剧赛事最高荣誉和观众一致赞许,此次为提升打磨后首次唱响北京。

记者 尚新娇 北京报道

一顶“斗笠”,演绎古今

全剧属于清官戏,但在舞台呈现上是以现代人为视角。

《斗笠县令》讲述了清代道光年间,河南怀庆(今沁阳)人曹谨在担任台湾凤山县令期间,平冤狱,造福当地民众的感人故事。该剧编剧之一、国家一级编剧姚金成告诉记者:“这个故事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我们通过对曹谨这个不同于一般‘清官’的艺术形象塑造,表现了一种联结两岸、贯通古今的‘亲民’情怀,呼唤一种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执政为民’一脉相承的民本思想和责任意识。”

“为官是当一天少一天,帮老百姓办事是做一件多一件,当官执政就该造福一方。”姚金成说, “曹谨的形象具有非常强烈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又表现出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传承创新,融入舞蹈音乐等现代元素

为吸引年轻观众,与时代相接近,剧中融入舞蹈音乐等现代元素,让号与海妹的谈情说爱,曹谨夫人的优美唱腔,都吸纳了现代音乐舞蹈元素,让韵味醇厚的豫剧声腔与 “交响化”“歌剧化”的音乐效果相融合,听起来更加流畅动听,具有强烈的现代感,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演员的服装也有所突破,营造出浓郁的台湾风情,与“诗化”写意的灯光相融合,更符合当代舞台艺术的审美趋势,整场戏通俗、雅致、清丽、时尚,更贴近当代观众。

中国传媒大学在读研究生吴江涛激动地对记者说:“服装美了,灯光也很有诗意,营造出浓郁的台湾风情,这些富有韵味的元素使全剧在保持豫剧的地域风貌的同时,让整场戏更加唯美。”

《斗笠县令》于2011年5月创作完成,自问世以来先后获得省内各项大奖,并荣获第二届中国豫剧节一等奖,并参加了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重庆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连创佳绩。此次进京演出,《斗笠县令》展现了中原文化魅力,吹响了郑州文化先锋的号角。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