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畅通郑州白皮书(2012~2014) 上一版3  4下一版
畅通郑州白皮书(2012~2014)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畅通郑州白皮书(2012~2014)
(征求意见稿)

畅通郑州白皮书(2012~2014)

(征求意见稿)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省会郑州的人口规模和车辆数量快速增加,加之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道路资源有限、交通组织管理滞后等因素制约,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去年,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自到郑州调研指导畅通工程建设工作,今年2月13日又作出了“重在持续,以民为重、公交优先优惠,讲究科学、统筹协调,争取社会理解支持”的重要指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卢展工书记的指示精神,切实解决好城市拥堵问题,郑州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做法、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畅通郑州白皮书(2012~2014)》,按照“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目标,坚持“远近结合、疏堵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从强化公交优先、建设畅通郑州十大工程、落实综合交通管理十项措施、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外疏、倡导文明出行等五方面着手,实施综合性治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郑州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较大改观。

打造畅通、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是省会各级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发表《畅通郑州白皮书(2012~2014)》,向公众阐明未来三年郑州市综合交通建设的目标措施,既是市委、市政府向全社会的郑重承诺,也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征集社会意见、争取全民参与的具体举措。衷心希望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能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勠力同心,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把郑州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把郑州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繁荣现代、畅通有序的现代化都市区。

一、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十项举措

按照“公交是为民,公交是形象,公交要优先,公交当自强”的原则,以建设“公交都市”(注释1)示范城市为契机,至2014年底,常规公交线路达到300条、线路总长度4621公里,有效形成快速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公交和微型公交互为补充的“四级公交网络”,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达18标台以上,确保“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轨道交通地铁一号线一期投入运营,承载市区10%的公共客运量。以“以奖代增”的方式,每年新增出租车200辆。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居民出行中的主体地位。

1.加快构建快速公交网络

2012年,实施农业路向西延伸至郑州大学(新校区)、农业路向东延伸至郑州客运东站等快速公交线路。

2013年,建设三环快速公交系统,布局东西向穿越中心城区的快速公交通道。

2014年重点实施南北向穿越中心城区的文化路—二七路—正兴街—京广路快速公交通道,结合郑州都市区“两环十七放射”廊道建设配建快速公交线路。

2.加快构建公交干线网络

2014年底前,形成公交干线35条,总长度达到507公里,构建主城区“八纵八横”+“两环十七放射”骨干公交线网和对外接驳换乘干线网络。初步实现郑州都市区内各组团间有效的公交衔接。

3.加快发展支线微型公交网络

2012~2014年每年新增微型公交线路10条以上,微型公交线路达到60条。同时,完成支线网的布局规划调整,形成公交快线、干线、支线和微型线分工明确、衔接顺畅、运营高效的公交运营网络。

4.有效增强公交吸引力

每年新增500~600标台空调舒适型公交车辆,优化公交信号系统,提高准点率,确保80%以上线路高峰发车间隔在3分钟内,增强公交乘坐舒适度。提高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加快充电站等配套建设,至2014年底,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到15%。

5.实施公交路权优先工程

2012年完成快速公交1号线及拓展项目专用道的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监督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公交车辆在单行、左转弯等方面享有的道路通行优先权。2012~2014年,完成16条主干道路公交专用道设置和港湾式停靠站建设,新建100公里的常规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258.6公里。

6.优化公交线网

每年新开公交线路20条,不断扩大公交覆盖范围。按照“一环减负、二环组网、三环搭桥、四环覆盖”的原则,减少线路重复系数,引入非直线管理考核,全面优化公交线网。2012年围绕郑州新区高客站的启用,首批进入5条公交线路。2013~2014年围绕快速公交二、三期建设和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运营,对常规公交线网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提高效率。

7.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力度

实施公交场站、枢纽站、首末站,长途公交客运换乘站建设工程,新增公交场站17个。2012年建设航空港公交综合车场、航空港公交枢纽站、龙子湖公交枢纽站、高客站公交枢纽站、高客站公交与出租车场站。2013年建设盆刘公交综合车场、天河路公交综合车场、西流湖枢纽站及电厂路首末站。2014年建设新庄公交综合车场、航海西路综合车场、快速公交航海东路综合车场及快速公交城东路枢纽站。随后增建大李公交综合停车场、龙湖外环枢纽站、龙湖CBD首末站及快速公交科学大道综合车场。确保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80%。继续推进公交港湾的建设,2012年完成67个公交港湾建设任务,到2014年底,主干道公交港湾设置率达30%以上。

8.建设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

至2014年,主干道公交站点电子站牌覆盖率达50%。全面建成涵盖公交场站、公交站点和车厢的视频监控系统,将火车站区域、郑州客运东站、二七商业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交通枢纽等纳入监控范围,建设完善互动信息发布系统。

9.实施公交定制服务

根据大型企业、大型工程、大学园区等特殊人群出行需求,创新运营机制,实施“定制服务”,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为特殊需求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

10.建立公交发展保障机制

将城市公交发展及“公交都市”建设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体系,设立公共交通发展基金,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交企业政策性亏损长效补贴机制。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