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二五”期间,我省金融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银行业机构将由目前的23家增加到300家以上 今年,我省将力争引进保险资金30亿元以上 河南金融业 9月7日,作为平深整合后平安银行开设的首家一级分行,平安银行郑州分行落子河南郑州。至此,河南银行业再添实力竞争者。 与此同时,《2012年河南省引进保险资金实施方案》以及《河南省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日前也相继出台,我省金融行业优化调整的步伐明显提速。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河南金融业存在发展不均衡、机构体系不够完善等不足,“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市场竞争力度,从而稳步向区域性金融中心迈进。 记者 来从严 倪子 银行业 在豫银行业机构有望达300家 9月7日,作为平深整合后平安银行开设的首家一级分行,平安银行郑州分行落子河南郑州。至此,河南银行业再添新军。 开业前一天,河南省政府与平安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公众性保险业务。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方面,在文化传媒、房地产投资、医药医疗等领域双方也将继续加强合作。而平安银行郑州分行也在开业当天获得了郑州市政府颁发的400万政府奖励基金。 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河南省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规划纲要》)明确确定,“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河南省的银行业机构由目前的23家增加到300家以上,总资产将由现在的2.8万亿增加到6.2万亿;力争中国进出口银行在豫设立分支机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入驻河南省,1/3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在河南省设立分支机构,3~5家世界知名外资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分支机构入驻河南省,一大批非银行业机构和区域性银行信贷专营机构、特色金融机构入驻河南省。 此外,郑东新区将成为未来河南省金融业集中布局的重点区域。《规划纲要》确定,河南省将加快推进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和郑汴金融同城。 河南银行业竞争还不够“充分” “省政府已将金融升级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在河南所有的行业中,金融业发展的速度、规模也是名列前茅。”河南省金融学会秘书长张树忠表示,但是,与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省银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各项存贷款增幅在中部六省排名居后,河南省的银行体系也不完善。截至目前,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尚有4家未在河南省设立分支机构,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业机构尚未设立,还有八成的县没有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入驻河南,开业初期便实现盈利,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它们盈利说明河南金融环境越来越好,对其他有意愿在河南开设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起到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河南金融业竞争还不够充分,还需要更多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一同参与。” 张树忠说,中国银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属于粗放型扩容。就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和全国水平相比,还是和周边省份的情况相比,河南省的对外开放度还比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落后,与全国和其他省份之间存在差距。 “以银行收费为例,老百姓通常抱怨服务收费高。其实,要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收费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开放银行业,使其竞争充分。只有银行业的竞争充分了,老百姓才是最大的获益者。”张树忠说。 延伸阅读 平安银行入驻郑州 我省迎来 第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9月7日,平安银行郑州分行在郑东新区盛大开业,这是平安银行与深发展合并后开设的首家一级分行,也标志着平安银行的扩张战略正式启动。 作为第9家入驻郑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安银行算得上是一个“新人”。而作为一个“新人”,如何能在激烈的金融机构竞争中追赶甚至赶超,为当地企业和个人客户带来不同的金融服务和消费体验,平安银行业亮出了自己的制胜“法宝”。 平安银行郑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平安河南产险、寿险、养老险等公司累计服务客户超过400万,平安寿险在河南省拥有2万多保险代理人,这些都将成为未来银行发展的有力保证。在零售银行方面,平安银行将针对“圈链会”为目标的小微企业集群,以平安卡“一账通”为龙头,充分发挥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以银行为分销主体,以信托、证券、基金、保险为平台,积极拓展综拓、数据库营销等新渠道,着力为客户提供 “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领金融服务的新潮流。 据了解,平安银行近期有望再开1家一级分行、5家二级分行和数十家支行。在完成深发展和原平安银行优势整合后,平安银行已将工作重心由合并转向业务扩张。 保险业 今年力争引进保险资金30亿元 日前,河南省政府发布《2012年河南省引进保险资金实施方案》,方案确定了我省“十二五”期间,争取与7家以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力争引进保险资金30亿元以上。这些保险资金将重点支持轨道、机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研究所负责人说,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在国外已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与实践,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保险业投资资金应该是资本市场最核心的机构投资者,也是最重要的中长期投资者,政策利好下,保险资金在参与地方经济发展中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城市快轨等重大民生基础设施项目投资。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覆盖基金、债券、股票、股权、境外投资乃至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北京、上海、重庆、江西等少数省份以及城市,均已尝试过用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泰康―重庆轨道交通债权投资计划”、“平安-赣铁集团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等。只是保险资金往河南投资得少了一些,导致河南起步较晚。 保险公司缺乏“河南制造” 在当前信贷形势趋紧、各方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引入保险资金投资,不仅为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提供强大的保障,同时也为雄厚的保险资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安全稳定的投资途径。 “保险业务和保险投资就像保险公司的‘两条腿’,保险投资更是其增加利润来源的关键点。”上述负责人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保险业已积累庞大的资金,具备大规模投资的资金条件。 “目前,我国保险业可运用资金余额多达几万亿元,这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钱从哪里来’提供了一个重要选择。”该负责人说,建设中原经济区首先必须要解决钱的问题,这个问题与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密切相关。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而中原经济区建设有诸多重要建设、重要项目、重要工程都需要大量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解决。如果能将河南省内相对比例的收入更加有效地应用于这些优质项目,对于破解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将大有裨益。 然而遗憾的是,保险资本的“分配权”靠总公司决定,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北京、上海等地分配到的保险资金更多了。目前,除京、沪、深圳等金融业发达地区外,相当多省份都已拥有本土保险公司。河南却只有从事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没有具有独立法人代表的保险公司。如果能尽早设立河南本土保险公司,或将对引进保险资金起到实际性作用。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