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大导们 与影视公司之间的版图 当张艺谋的绯闻对象尚是“小马奔腾”时,影评人释凡就曾如此畅想:“如果张艺谋与小马奔腾合作,以后新画面被一线影业除名,小马奔腾将直接上升一个档次。其格局是,张艺谋、张一白、宁浩领衔小马奔腾;冯小刚、陈国富领衔华谊兄弟;徐克、麦兆辉、庄文强、尔冬升、王晶领衔博纳影业;陈嘉上、李仁港、高群书领衔光线影业;陈可辛领衔星美影业。”尽管张艺谋领衔小马奔腾已经不可能,但这依旧勾勒出了当下中国大导们与影视公司之间的版图。 从“合拍片热潮”到“社会集资”影片的出现,从以《英雄》为代表的国产大片出现,到国营制片厂的“厂标”从银幕上消失;当《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署后香港电影人集体北上,当以华谊为首的民营影视公司壮大上市,知名导演们的合作自由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市场的膨胀,显现出优质内容的缺乏,有市场口碑的名导便奇货可居起来,尽可能地将名导和他们背后的各类资源收入囊中,成为几大民营影视公司在内容建设方面的重要工作。 版图划定结合方法各有不同 中国电影公司中最早尝试签约导演的华谊,现在反而放弃了与冯小刚的捆绑合作模式,他们推出“H计划”,以11位导演的10部电影为核心,其中不仅有徐克这样的大师级名导,也几乎收录了所有最具市场潜力的青年导演。王中磊对媒体说:“我觉得采用作品合作的方式,通过合作我们彼此体验对方是否能够如我所期,这样关系可能会更长久,也更愉快一点。”即便该计划中的新秀导演乌尔善凭借《画皮2》拿下超7亿元票房,成为2012年上半年国产电影的大赢家,也未见华谊与其签署深度合约的新闻。 陈可辛以自己的制作公司“我们制作”与星美合作。他与星美老总覃宏达成的“合作默契”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我们制作’要实现在制作、宣传、发行的主导……一些投资方会对创作者承诺自由度,但是工作时难免摩擦和矛盾”,“没有任何合约可以保证我们的自由度……知己知彼对我来说,是一份安全感”。 同陈可辛一样带领团队与星美合作的还有陆川,他旗下公司名为“川制作”。“川制作”宣传总监何毓文以《王的盛宴》为例,向记者介绍了双方合作的详细构成:“简单地说,星美是投资方,‘川制作’是承制方,我们主要负责制作,也参与部分宣传发行。最初计划投资的7000万由星美负责,后来超支1000万,则由‘川制作’以入股的方式承担,按比例分红。”何毓文透露,作为导演、编剧的陆川并没有在《王的盛宴》中拿现金酬劳,也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分红。“现在,知名导演很少有只拿片酬的,他们大多要求使用自己的团队,这样除了个人酬劳之外,制作费用也由这些导演分配,这几乎已成主流的项目合作方式。”何毓文说。 星美老总覃宏认为“签约导演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他选择直接入股导演的工作室或者公司。“要形成一个资产上的链接,你的项目我有优先选择权,而且你想跟别的公司合作,也必须经过我的同意。”覃宏对媒体解读这种方式的控制力与灵活性,“我希望到一定程度可以向公司性质发展,他们也可以担任监制、扶植青年导演,没准这些导演以后发展成为梦工厂、环球了,那星美也是跟着你一块成长的”。 地产商的“古典好莱坞模式” 近年来高调进军影视界的地产商,为名导们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他们不缺钱。2012年4月,保利影业宣布未来3年将在全国范围投资管理数十座影城,影城总数近百座,银幕数量超过600块。至5月,万达已“开业五星级影城86家,730块银幕,其中IMAX银幕47块”并“计划到2015年开业200家影城,拥有银幕2000块,成为排名全球前列的电影院线”。6月,恒大大举进军音乐界,同时宣布将在影视和院线方面“小有动作”。 掌握着大量渠道资源的影院地产商们,对产业上游的内容生产也极富兴趣,这也是资本市场对张艺谋加盟万达看好的原因所在。在何毓文看来,这将是“古典好莱坞模式”:“制发一条龙,有利有弊。”张一白认为,对于导演而言这是一件好事:“更多的投入能带来更多投资、更多机会,但如果导演的创作得不到尊重,还是无异于杀鸡取卵。即便房地产新贵们有雄厚的资本和渠道优势,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吸引导演的时候有没有为导演架构起一个专业平台以体现价值?导演和资方的冲突矛盾并不会因为有钱、有渠道而消失,它还是存在。” 资方与导演,谁更有话语权? 曾经的导演张一白,如今是小马奔腾的高级副总裁,他介绍了小马奔腾与导演的合作方式:“我们有签约导演,例如吴宇森、宁浩等。公司和他们签署的是排他性协议,在签约时间内只能在小马奔腾导演电影。这些导演都拥有小马奔腾的股份。我们还投资一些非签约导演,进行项目合作。例如《边境风云》。” 张一白特别强调:“片酬这块,撇开演员明星的溢价和增值,其实整个电影行业工作、创作人员拿到的报酬目前还是很低的。不能只看到少数顶尖的导演拿得很多,绝大多数导演拿到的酬金和他们所付出的劳动相比相差甚远。在中国,导演权势只存在喊预备、开始、停机的时候。”资方和名导之间谁更强势?张一白说:“现在很多导演都和投资方有摩擦。为何开始惺惺相惜,到后来大多相互埋怨呢?问题的症结在于,导演到底应该拥有多大的话语权?” “资方和导演要长久合作,就不能存在谁强势谁弱势的问题。”张一白说,“真正成功的导演都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说冯小刚,他和华谊能合作这么久,一定解决了彼此的地位问题。当然,你不能举张艺谋和张伟平这种关系为例。”说到这里,张一白笑了笑,随后补充,“他们合作了这么久,应该之前也曾解决过这个问题。” “二张”当年情 张伟平也曾说张艺谋不爱说话,没有太多朋友,他不太善于交际,交友也很谨慎。不过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就算张艺谋这样谨慎花了20年时间交到的这个朋友,最后还是无情地反目了。 “艺谋可爱起来有点像孩子。”“作为张艺谋同志的铁哥们儿,我有义务成全他。”言犹在耳,但到了16年以后,张艺谋的出走,让苦心经营“二张”组合多年的张伟平鸡飞蛋打。张伟平曾经骂别人“借骂张艺谋炒作自己的,都是人渣”,但如今,他自己也成了“骂张艺谋的人”。 “连大师都说,我们俩阴阳结合得非常好。”和平时期,张伟平曾这么描述他们的关系,但张艺谋出走以后,张伟平成了怨气冲天的那一个。更要命的是,两人多年的合作从来没有签过一纸合约,这情形很像同居多年的男女,男的跑了,女的哭天抢地。这是打不起的官司告不起的状,只有通过媒体把事情放大放大再放大,利用舆论压力进行某种报复。 在旁人看来,这或许是张伟平急于要把张艺谋拉回战圈,步步紧逼的原因吧。本报综合报道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