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文化产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窑火凝珍,宋代官窑文化展”开展
第十二届校园歌手大赛启幕
“不动声色的震撼虽然来得很慢,却动人心魄”
“华夏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展”将举办
沈钊昌山水画汇报展今日开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地之子·王刚当代艺术展”本周六展出
油画家王刚将捐出“中国农民工众生相——老万系列”作品百余件,其中包括巨幅力作《大黄河》
“不动声色的震撼虽然来得很慢,却动人心魄”
高4.4米、长12.6米的巨幅油画《大黄河》
“老万系列”作品之一

“大地之子·王刚当代艺术展”本周六展出

油画家王刚将捐出“中国农民工众生相——老万系列”作品百余件,其中包括巨幅力作《大黄河》

提起油画家王刚,人们就会想起他影响国内外的油画“老万系列”及其系列行为艺术。近日,由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省美术馆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中原工学院、 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协会承办的“大地之子·王刚当代艺术展”将于9月22日~10月7日在河南省美术馆举行。其中他所创作的巨幅力作《大黄河》将于22日在省美术馆与观众见面,相信又会给画坛带来不小的震撼。

本次展出王刚作品160余件,包括油画、综合材料、雕塑、行为艺术及创作草图等。王刚先生在展览开幕式上将向河南省美术馆捐赠“中国农民工众生相——老万系列”作品百余件。其中有巨幅力作高4.4米、长12.6米的《大黄河》,以及三幅4.4米高、3.6米宽的巨幅头像。这些作品是他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标志性创作,其价值不可估量。据悉,河南省美术馆将作为永久藏品对其做文献性研究。

王刚将在展览期间做一次作品义卖,并成立“老万基金”,用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和帮助有特殊困难、需要救助的农民工。记者 李韬 尚新娇

妙手制作:这种情怀近乎于一种痴迷

在印刷厂轰隆的机器旁,王刚翻开一册图集,向记者展示了将要捐给河南美术馆的巨幅力作《大黄河》。王刚介绍,这幅巨作高4.4米、长12.6米,历时7个月完成。虽然只是张脱胎于油画《大黄河》的“图说”,但面对有着泥沙质感,混合着诸种颜料的黄褐色画面,其磅礴起伏的厚重,激荡如雷的气势,依然让人感受到母亲河带来的心灵震撼。

为创作《大黄河》,王刚平时经常去黄河边走一走,看一看。“黄河是我人生情怀的寄托,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这种情怀近乎于一种痴迷。”王刚认真地说。在王刚电脑的视频资料中,记者看到了王刚在燠热的夏季创作《大黄河》的场面。只见他赤裸着上身,搅和着各种颜料,又把这些颜料涂到画布上。由于是巨幅油画,他手中挥舞着长长的“家伙”,像民工粉刷墙体一样摆弄着手里的颜料,又似神奇地演绎着“梦笔生花”,所过之处,渐渐描绘出黄河平静中的肌肤纹理,呈现出黄河铿锵激昂的团团巨浪。

孕育40年:《大黄河》代表了民族走过的历史

“画不是写实的,因而也不是某一个区域的黄河。”面对记者的疑问,王刚解释说,“这个长卷表现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从右向左看,可以看作是历史的排序,从汉代直到盛唐。”仔细审视,粗糙、苍茫,像是涌动的河流又像是起伏山峦的这部分代表了雄健浑厚的汉代,而最左边巨浪澎湃,最富于激情与华丽的这部分象征着历史走入盛唐。

“汉代是艺术的一个高峰期,汉代艺术雄浑野性,自由而具生命力。唐代更是高峰中的高峰,炫丽华贵,璀璨无比。”当谈到“画黄河的难度”时,王刚感慨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根文化的代表,整个气势不好把握,这是最大的问题。画黄河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综合能力,一是像黄河那样有包容世界的博大心胸,二是能够充分表达古老灿烂、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三是要有特殊的绘画技术与技巧。

“可以说,黄河这个题材我已酝酿了近40年。”近半个世纪的准备时间的确有些语出惊人,“黄河承载得太多太丰富了,太值得大书特书了,所以很早就有画黄河的愿望。”当记者问,如今巨幅《大黄河》横空出世,是否满意,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愿望?王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对自己的画从未满意过,只不过在某个阶段做出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来。”关于愿望,王刚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梦想还未实现。下一步还想画一个静态的黄河。

艺术创作:从心里赋予画面生命和激情

王刚喜欢自然朴质的东西,喜欢用画笔去表现大地,以及大地上的人。

“中国农民是接地气的,所以我画与大地有关的农民工。”王刚在国内外画坛最轰动的作品莫过于“老万系列”了,自1999年油画《老万村里的弟兄们》组画在中国美术馆问世后,不断以全新的形式和宏大的规模,相继出现在中央美院美术馆、郑州德化街、中国美术馆、中原工学院弘德广场、广州美术馆、北京798在3画廊、邙山脚下黄河岸边……农民工“老万”的每次出场,都引起社会各界、国内外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赢得了著名美学评论家和老百姓的热议与好评。

“老万系列”作品中的行为艺术,彻底颠覆了“行为艺术”的舶来观念,“泥人老万”在德化街闹市,在高等学府,在黄河岸边频频出场,这些“彻底当代的、同时也是彻底中国人的新艺术”博得了万众喝彩。

从油画《老万村里的弟兄们》,到引领观众回归泥土记忆的老万泥塑影像,到5000多学子参与的《老万大地浮雕》,到《老万·大地之子黄河婚礼》,王刚的“老万系列”创作主题从关注亿万农民工开始,一步步地拓展到了人与自然、人类生存与发展这一广阔的美学与哲学空间。

王刚“老万系列”创作的每一次精神推进,都伴着新颖独特的视觉呈现,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与精神的洗礼。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如此评论:“他的这些成果不是得益于其他图像的参考,而是来自于自己长期的专注和真实的情感。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展现出生命和激情,是因为他从心里赋予画面生命和激情。”

除了油画《大黄河》,凝结着自己心血的百余件作品也要无偿捐赠给河南美术馆,在艺术品市场化的今天,将自己的艺术品无私地奉献给大众,其精神着实令人赞叹。王刚为此却很淡然:“人不需要很多,活得越简单越好。之所以捐赠给河南省美术馆,是因为这块土地上千千万万个‘老万’成就了我。离开了这块土地,我的作品就无从谈起。”

庄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这是王刚最喜欢的一句话。他说:“我喜欢有内涵的东西,喜欢普普通通的生活,安安静静地做事情,把一切时间用在自己的画上。不动声色的震撼虽然来得很慢,却动人心魄。”

资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