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国美十六大旗舰卖场 9月29日十一低价全面开闸
“大地之子”当代艺术展刷新了艺术展览模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当代艺术展+学生辩论会”这种新颖的“展览套餐”模式
打破了美术界“当代艺术展+学术研讨会”的惯常组合
“大地之子”当代艺术展刷新了艺术展览模式
使展览更具现场感、节奏感和互动性
展览中,学生们发起了一系列配合主题的行为艺术。

“当代艺术展+学生辩论会”这种新颖的“展览套餐”模式

打破了美术界“当代艺术展+学术研讨会”的惯常组合

22日上午,“大地之子·王刚当代艺术展”在河南省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开幕式上,王刚先生向河南省美术馆捐赠了包括巨幅油画《大黄河》(长12.6米,宽4.4米)在内的百余件力作。这批作品是王刚先生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标志性作品,其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不可估量。若引述拍卖行的说法就是:“经初步估算,这些作品的商业价值超过1亿元。”昨日上午,又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能否改变社会”的大学生辩论会。记者 尚新娇

画展现场

王刚的“泥土艺术”引起强烈反响

“一走进大厅,就让人不由闭上嘴巴,屏气凝神,《大黄河》给人一种肃穆感,给人精神上的震慑”;“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老万’就像我们村的老头,就像我的父亲,特别朴实亲切”;“这是视觉艺术界的一件大事,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自发赶来参展的观众,他们用不同声音表达着自己的感动。

在当今画坛,王刚先生以一位具有强烈公共关怀和责任担当意识的艺术家而称誉。王刚以“老万”为主题创作的系列作品,根植于中原厚土的文化积淀,源发于对农民工群体的真挚而朴素的人文关怀,摆脱了叙事性艺术手法的羁绊,超越了具体物象的束缚,展现出雄强的力量感和肃穆的崇高感,震撼观者之心。

王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黄河代表着沧桑、古朴、灾难等,它裹着泥沙奔突而下,记载了民族的历史。这幅画表现两个重要元素,一是泥土,一是气势。”

业界评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老万”,土生土长的“老万”

在随后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有位从北京赶来的学者说,王刚以艺术的名义追到了根本,因此人们看到“老万”系列作品,都能唤醒自己内心沉睡的最原始的记忆,激发起最宝贵的精神。

联系王刚先生中原画家的身份,艺术批评家、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殷双喜分析,“王刚作品着重于底层民众形象的重塑,作品形式多样,内涵厚重,在河南这样一个中国人口与农民工输出大省的背景下,具有了更多的社会价值与艺术史意义。”雅昌艺术网副总谢慕谈到,我不觉得有农民工的感受,或者有农民的感受,我觉得就是特别朴素的中原大地的人的形象,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没有农民的肉身经验,但是作品里传达的这种气息是非常浓的。

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认为:“‘老万’系列作品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感动、一种亲切,我们可以从中追寻生命的意义,获得有关人的生存与空间的新体验。当我们与‘老万’目光相触之时,内心深处会传来一个真实的声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老万’,土生土长的‘老万’。”对于王刚作品的地位和捐赠的意义,化建国还评价道:“王刚和‘老万’已成为河南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最具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杰出代表。王刚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捐赠出来,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得到灵魂的关怀,让大众得以分享艺术带来的感动和精神财富。”

形式创新

就展览“现身说法”,辩论“艺术能否改变社会”

昨日,“艺术·社会之思辩——艺术能否改变社会大学生辩论会”在省美术馆举行,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和中原工学院的8名学生就“艺术能否改变社会”进行了辩论。8名辩手多次拿王刚此次展出的一系列作品“现身说法”,对艺术的社会影响力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剖析。

中原工学院教授、画家毛本华指出,“当代艺术展+学生辩论会”这种新颖的“展览套餐”模式,打破了美术界“当代艺术展+学术研讨会”的惯常组合,使得画展更具现场感、节奏感和互动性,也使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愈加深入人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副书记、画家石品在辩论会上总结道:“优秀的艺术作品,影响并将深刻影响着芸芸众生,这是毫无疑问的。现成的一个例子是,王刚先生的展览就立竿见影地产生了这样的作用。这次辩论会深化提升了大学生对王刚艺术品社会价值的认识和艺术欣赏力。”他还说,展览加上辩论会,再加上捐赠仪式,刷新了以往美术展的模式,值得业界借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